宗澤
繖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
全詩選擇軍旅生活的一個方面“行軍”作為題材,通過對行軍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的抒寫,為我們構織了一幅充滿詩意的行軍圖。
統攝全詩的意脈,是一個“靜”字:早晨大自然所特有的清新寧靜,紀律嚴明的部隊在行軍中的莊嚴肅靜,這兩種“靜”,看似絕然不同,作者卻把它們組合在一起,這樣便賦予血與火的戰爭以一種靜謐的詩美。
“繖幄垂垂馬踏沙”,寫的是行進中的軍隊。“繖幄(繖,通傘)是主帥行軍時所用的儀仗,“垂垂”,指幄平穩而無聲地移動,給人以靜悄悄的感覺。“馬踏沙”是以動襯靜的寫法,戰馬的馬蹄在沙上發出沙沙聲,更襯托出軍隊的整肅和寧靜。全句用一視覺畫面表現了一個聽覺印象,反映了宗澤治軍之嚴,隊伍戰斗力之強。
上句氣氛太嚴肅,仿佛要令人窒息,第二句則轉而用較輕松的筆墨進行調節:“水長山遠路多花”。春天已經來臨了,悠長的流水,綿綿不盡的遠山,浪漫自在的路旁野花,這幅自然的畫面體現了大自然在清晨時分的靜謐。大自然的寧靜與隊伍的肅靜相互映襯,更增其靜。“水長山遠”,一則直目寫景,一則借景抒情,暗示了行軍路程之長,甚至有更為深遠的含義,象征了抗金事業的任重道遠;而宗澤騎在馬上,悠然地觀賞著周圍的山光水色,領略著這詩一般的寧靜,則表明他對即將來臨的戰斗早已成竹在胸,對抗金事業更是信心百倍,從而為下面一句的正面描寫作好了鋪墊。
“眼中形勢胸中策”,正面抒寫了詩人的思想活動。“眼中形勢”,既指上句景色,又關合具體戰爭的地形,同時又暗示了抗金形勢,“胸中策”,表明作者并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在觀賞山水,悠閑自得的同時,分析著形勢,想著自己的對策,覺得一切都已了然于胸中,當然也就充滿信心,于是讓部隊“緩步徐行靜不嘩”,堅定而沉穩地向前邁進。“靜不嘩”,既說明紀律嚴明,又說明了軍心之穩、士氣之盛。在這里,體現了軍心與帥心的一致;將帥的沉著冷靜,勢在必勝,正是軍心之穩,士氣之盛的原因,反之亦然。末句正是在這種關系中進一步烘托出宗澤作為一軍主帥的那種“運籌幃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儒雅風度的。
總之,這首詩語言樸實自然,作者沒有著意刻畫景物,只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一一道來,便使得極嚴肅的軍旅生活閃現出詩意的光輝;同時,一位抗金將領的形象也在不經意中得到傳神刻畫。
上一篇:裘萬頃《早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荊軻《易水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