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宋五代詞·溫庭筠·河傳》溫庭筠
溫庭筠
湖上。閑望。雨蕭蕭①。煙浦花橋路遙②。謝娘翠娥愁不銷③。終朝。夢魂迷晚潮。蕩子天涯歸棹遠④。春已晚。鶯語空腸斷。若耶溪⑤。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柳下仕女圖 陳少梅
注釋 ①蕭蕭:同“瀟瀟”。②煙浦:云霧彌漫的水濱。李賀《釣魚》詩:“為看煙浦上,楚女淚沾裾。”③謝娘:古典詩詞中常指歌妓,唐代宰相李德裕家有歌妓名曰謝秋娘者。溫庭筠《歸國遙》詞:“謝娘無限心田,曉屏山斷續。”翠娥:美女。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④蕩子:漂泊他鄉的游子。歸棹(zhào):歸來的行船。棹:船槳。⑤若耶溪:源自浙江紹興的若耶山,故名。相傳西施曾在此浣紗。南朝梁王籍《過若耶溪》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鑒賞 此詞描寫思婦等待遠行之人歸來,而久候不至的惆悵之情。
“湖上,閑望”二句點名了地點與思婦的形象:女主人公站在岸邊,極目遠眺。“望”是這首詞的“詞眼”,總領全詞。“雨蕭蕭,煙浦花橋路遙”是“閑望”所看到的景色。此時春雨瀟瀟,湖面上煙霧朦朧,遠方的花橋在煙雨中隱約可見,那通往花橋的路也顯得分外遙遠。“路遙”一詞暗含雙層涵義:一是指那通往花橋的小路在煙雨朦朧、到處像是一片輕紗籠罩的情況下顯得遙遠,二是暗示此女子的心上人遠行,二人之間的距離遙遠。
“謝娘翠蛾愁不消”,“謝娘”原指妓女,這里代指思婦。此女子以前可能是名妓女,今為蕩子妻。“翠娥”這里指思婦之眉。思婦因為蕩子遠行不歸,相思難解,而終日眉頭緊鎖,愁情滿腹。“終朝”,終日朝思暮想。“夢魂迷晚潮”,在夢中,女子總是將夜里潮水拍打岸邊的聲音當作是蕩子乘船歸來泊岸的聲音。“迷”字生動傳神地寫出了思婦的癡迷之態與執著之念。此句將思婦對蕩子的相思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回味無窮。
下片首句“蕩子天涯歸棹遠”點明了女子“閑望”的用意,是看遠行之人是否歸來,當然她的期望落空了。蕩子遠在天涯,歸期難測。“遠”既對應蕩子遠在天涯,又點明了蕩子杳無歸期。“春已晚”點明時間正是晚春。“鶯語空腸斷”,此時正是春意濃濃,鶯語枝頭,這一切都勾起女子對蕩子的想念。然而春天即將過去,那遠行的人還杳無歸期,又怎不令人傷心?“腸斷”指女子由于思念蕩子而幾乎肝腸寸斷。此句以樂景來寫哀情,更反襯出主人公的傷春懷人情緒。
“若耶溪”,這里代指女子住處。“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由于在湖面上沒有看見歸舟,主人公將目光轉向堤上,希望郎君已經騎馬回來。當年也正是在這個時節,若耶溪西邊的堤岸上垂柳依依,女子與心上人折柳離別,心上人在馬嘶聲中離她遠去。然而時至今日,葉落葉生,堤上仍是垂柳滿地,堤旁仍是溪水長流,而那遠去之人卻再也沒有騎著馬出現在這里。此四句,通過今昔對比,將女主人公的凄惋、惆悵之情表現得真切動人。
此詞筆觸細致,融情入景,通過對景色的鋪排,反復渲染了女主人公對男子的相思之情。整首詞層次分明,上片是女主人公“閑望”湖面,尋而未果,下片將目光轉向柳堤,將女子的相思惆悵之情層層揭示出來;加之句法參差不齊,二、三、五、六、七句錯雜使用,故整首詞看起來一波三折,委曲回宕,正如徐士俊評:“或兩字斷,或三字斷,而筆致寬舒,語氣聯屬,斯為妙手。”(明卓人月《古今詞統》卷七)。(肖巧紅)
集評 清·陳廷焯:“‘夢魂迷晚潮’五字警絕。用蟬連法更妙,直是化境。”(《云韶集》卷一)
俞陛云:“此調音節特妙處,在以兩字為一句,如‘終朝’‘柳堤’,與下句同韻,句斷而意仍聯貫,飛卿更以風華掩映之筆出之,洵《金荃》能手。”(《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鏈接 《河傳》詞牌。《河傳》原為唐代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宋王灼《碧雞漫志》卷四引《脞說》:“(隋)煬帝將幸江都時所制,聲韻悲切,帝喜之。”首見于溫庭筠的詞作,本詞就是創調之作。雙調,五十五字,仄韻平韻換葉。
上一篇:《兩宋詞·趙汝茪·漢宮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李珣·河傳》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