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程垓·酷相思》程 垓
程 垓
月掛霜林寒欲墜。正門外、催人起①。奈離別、如今真?zhèn)€是②。欲住也、留無計③。欲去也、來無計。馬上離魂衣上淚④。各自個、供憔悴⑤。問江路、梅花開也未⑥。春到也、須頻寄⑦。人到也、須頻寄。
注釋 ①正:正當、正值。②“奈離”句:為“奈如今真?zhèn)€是別離”的倒轉(zhuǎn),意為如今離別真是無可奈何。奈,奈何、無奈。真?zhèn)€是,真是。個,語助詞,無義。③住:駐留。無計:沒有辦法。④離魂:原指離開軀體的魂魄,也代指客居遠游之人,此處指即將上馬離別的作者。衣上淚:此處指作者的戀人“錦江某妓”。⑤個:語助詞,無義。供:顯示。⑥江路梅花:化用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折梅寄江北”和南朝宋陸凱《贈范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詩意,即通過寄梅表達思戀之情。⑦頻寄:連續(xù)不斷地寄。
秋林亭子圖 【明】 朱耷 上海博物館藏
鑒賞 據(jù)《詞苑叢談》載,程垓與錦江(環(huán)抱四川成都的河流,代指成都)某妓感情甚篤,別時作有此詞,因而創(chuàng)制《酷相思》一調(diào)。此詞為贈送青樓佳人而作,表達戀人離別的相思之苦。上闋寫黎明寒霜時刻,詞人與佳人無可奈何離別的矛盾心情,欲去不能,欲留不能,真一個“催”字了得;下闋設想別后兩人因思念之苦而憔悴的情景,佳人叮囑詞人,待他到達目的地時,當頻頻寄回梅花以報消息。
首句為全詞奠定了時空場景。“月掛霜林”,好一派清素畫意,值此秋冬清晨,寒氣漸墜,人間鬧起,詞人亦將登場也。“掛”與“墜”實乃簡筆素描,早應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不刊之論。在此清晨,當此纏綿悱惻的夢鄉(xiāng)好時刻,詞人離去,無奈已成定局,于是佳人與詞人盡量溫存了又溫存,被從人催促了又催促,相互執(zhí)手相看淚眼,不忍離去。“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兩句以民歌風格的熾熱感情,直筆寫去,毫無掩飾,堪稱佳句。上闋歸結(jié)到一個“催”字時,境界全出矣! 既然別離已經(jīng)無可挽回,那么此中深情,只有設想別后兩人的離魂傷心與垂淚思念的形貌了。一個“供”字,已然定格了二人的神情,那木呆之容顏,憔悴之思念,令人枯損而煎熬,情傷心怨,沮喪恍惚如若泥塑木偶一般。此后詞人筆鋒一轉(zhuǎn),于是全詞的境界便露出片片生機。“問江路、梅花開也未”,雖然遭受如此相思之苦,但女主人公還是叮囑一句,待春天來時,你已經(jīng)抵達目的地,應當多寄回梅花以報知你安好的消息。梅花作為信使表達著戀人之間的牽掛之情,佳人如此關心梅樹花開,實乃是提醒詞人見梅花如見本人,勿要忘記于我,“梅影又橫窗,不見江南信……不怕瘦棱棱,只怕梅開盡”(程垓《生查子》)也表達此種深意。“春到也”兩句,復沓流蕩,疊用“須頻寄”,語言樸實,不事夸張,娓娓敘述之中,自有一番格調(diào),其語淺意深,清新別致,頗流露詞人的真情。
此詞是程垓的代表作之一,采用民歌格調(diào)抒寫離別之難與相思之苦。其民歌手法表現(xiàn)在格調(diào)復沓、詞語淺俗質(zhì)樸、情調(diào)纏綿緋惻、多用虛字和疊韻、采用白描手法等方面,如此描摹情景,以本色語言直接敘述,讀來哀婉動人。《酷相思》其調(diào)乃程垓首制,用例僅此一次,算是“僻調(diào)”,其調(diào)不但上下闋總體回環(huán)復沓,每闋之內(nèi)亦各自復沓起興,同時調(diào)中多用疊韻、短音節(jié)和虛詞,故其難以為后世詞人所模仿。因而,明毛晉評價程垓“《酷相思》《四代好》《折紅英》諸闋,詞家皆極欣賞。謂秦七(秦觀)、黃九(黃庭堅)莫及也”(《書舟詞跋》),亦可算中肯。(張偉特)
集評 清·李調(diào)元:“程正伯垓……工于詞,如《酷相思》云‘月掛霜林寒欲墜……’,此以白描擅長者。”(《雨村詞話》)清·許昂霄:“人人之所欲言,卻是人人之所不能言。此之謂本色,無筆力者,未許妄作邯鄲。”(《詞綜偶評》)
上一篇:《兩宋詞·潘閬·酒泉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胡世將·酹江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