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憶錢塘江》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當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前山日半銜。②
好是滿江涵返照,水仙齊著淡紅衫。③
【注釋】 ①錢塘江:浙江流至杭州市以下出海口的一段江流。②當年:一作“昔年”。歸帆:作者從杭州錢塘江上溯富春江,經撫河,可達盱河流域的南城家鄉。③好(hao耗)是:最喜愛的是。好,喜愛。涵:包含。返照:夕陽的余暉。
【譯文】 當年我乘著酒醉登舟回故鄉,在錢塘江高掛風帆遠航。隱隱地瞧見前方晃動的山峰,銜著半個金光耀眼的夕陽。最妙的是斜陽返光照在江面上,滿江閃耀紅燦燦的波光。片片白帆宛若凌波微步的水仙,一齊著上淡紅色的衣裳。
【集評】 清·王士禎:“李泰伯覯文章皆說經濟,其本領尤在《周禮》一文,范文正公薦之,以為著書立言有孟軻、揚雄之風。在北宋歐、蘇、曾、王間,別成一家。予嘗病其不能詩,長夏借讀《盱江集》,絕句乃頗有似義山者,如《王方平》……《憶錢塘江》云。皆有風致。”(《帶經堂詩話》卷十一)
今·陳增杰:“這首詩寫錢江夕照之景。‘水仙齊著淡紅衫’,比喻新奇、形象、貼切。”(《宋代絕句六百首》第43頁)
今·倪其心、許逸民:“從詩意來看,似乎更多受到李白《烏棲曲》的啟發。《烏棲曲》曰:‘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樂奈何!’李白歌詠的是吳王夫差沉湎美色歌舞而誤國的歷史,運用想象來感慨實有其事的歷史教訓。我們不難發現,李覯這詩的立意和取境,都略似李白,只不過托之于歸來之際的醉眼朦朧中的奇特狂想的美妙幻象而已。如果單純看作詩人回憶一段難忘的美好印象,當然也不失為一首抒情詩的佳作。但詩人這種印象、情緒和思憶又為什么呢?因此,進一步分析詩中立意、取境、攝象和鑄詞,應當說它是有所寄托,有所感諷的。”“詩人生當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正是北宋王朝經歷盛世,百年無事,而又百弊都見,發生范仲淹慶歷改革的年代。因此,詩人浪漫地抒寫消失了的醉眼中的太平歌舞幻想,顯然針對著當時那種保守現狀的大官僚們,嘲諷他們無視現實,迷醉過去的虛幻的太平盛世氣象。所以,實質上這是一首浪漫的政治抒情詩。”(《宋人絕句選》第42—43頁)
今·周慧珍:“憑借回憶寫景,卻寫得活靈活現;想象奇特,譬喻巧妙,卻又純乎天籟;對大自然的無限喜悅、熱愛之情見于言外。”(《宋詩鑒賞辭典》第156頁)
今·金性堯:“王士禎自己作的《真州絕句》的‘好是日斜風定后,半江紅樹賣鱸魚。’可能由李詩得其機。”(《宋詩三百首》第71頁)
【總案】 這首詩寫追憶所及的錢塘江景。乘醉登舟,醉眼朦朧,喜歸故鄉,滿懷興奮,故所見錢塘江景——山銜半日、帆為水仙,譬喻新穎,想象奇妙,寫出江上一種濃艷瑰麗之境,真切而自然地表現了當年游宦歸里的愉悅心態。而今追憶昔年情景,也許正是詩人此時此刻鄉戀正濃,或是游興勃生的引發。詩中意境,正與其中所現的詩歌形象——醉酒而興奮的歸鄉游子的形象和諧一致。若以李白《烏棲曲》在全詩中并非關鍵性詩句的“青山欲銜半邊日”與本詩取景相類,以為兩詩立意旨趣相同,似牽強附會。本詩不宜作“政治抒情詩”讀,實在并無所謂“感諷”,如實地作為一首寫景抒情詩,也不失其審美價值,何必硬要拔高求深呢?
上一篇:劉敞《微雨登城》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某尼《悟道詩》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