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劉辰翁·六州歌頭》劉辰翁
劉辰翁
乙亥二月①,賈平章似道督師至太平州魯港,未見敵,鳴鑼而潰。后半月聞報,賦此。
向來人道,真個勝周公②。燕然眇③。浯溪小④。萬世功。再建隆⑤。十五年宇宙⑥,宮中膺。堂中伴⑦。翻虎鼠⑧,搏鹯雀⑨,覆蛇龍⑩。鶴發龐眉(11),憔悴空山久(12),來上東封(13)。便一朝符瑞,四十萬人同(14)。說甚東風。怕西風(15)。甚邊塵起,漁陽慘。霓裳斷(16)。廣寒宮。青樓杳(17)。朱門悄。鏡湖空。里湖通(18)。大纛高牙去(19),人不見,港重重。斜陽外,芳草碧,落花紅。拋盡黃金無計,方知道、前此和戎(20)。但千年傳說,夜半一聲銅。何面江東。
注釋 ①乙亥二月:即德祐元年(1275)二月。②周公:即周公旦,西周政治家。《宋史·賈似道傳》:“理宗崩,度宗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稱之曰師臣而不名。朝臣皆稱為周公。”③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境內。《后漢書·竇憲傳》載:竇憲大破北單于后,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④浯溪:溪名,在湖南永州。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中興唐室,元結撰《大唐中興頌》,刻石于永州浯溪。⑤再建隆:恢復宋太祖時的隆盛。建隆:宋太祖年號。⑥十五年:指賈似道任宰相年數。⑦堂中伴:用《舊唐書·盧懷慎傳》典:“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⑧翻虎鼠:語出唐李白《遠別離》:“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⑨鹯 (zhān):一種似鷂鷹的猛禽。《孟子· 離婁上》:“為叢驅爵者,鹯也。”爵,通“雀”。此句比喻奸臣間的爭權奪利。⑩覆蛇龍:語出《史記·外戚世家》:“蛇化為龍,不變其文;家化為國,不變其姓。”比喻外戚擅權。(11)龐眉:龐,用同“庬”。 眉毛花白。 形容賈似道年齡已老。(12)空山久:賈似道曾久居葛嶺不出以要挾當朝皇帝。(13)來上東封:古代帝王于功成治定之時,有東封泰山之舉。景定二年,賈似道率眾上玉牒、會要等,玉牒是古代帝王封禪郊祀時所用的文書。此舉與東封泰山之舉相似,均為夸耀太平盛世。(14)“便一朝”二句:將賈似道比擬為漢代的王莽。《漢書·王莽傳》:“是時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者,前后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賈似道擅權之日,歌功頌德的人極多。(15)“說甚”二句:“怕西風”《須溪集》句下自注:“都人竊議者稱西頭。”“西頭”即“賈”字,“東風”當指皇帝。(16)“甚邊塵起”三句:語出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借安史之亂寫元軍入侵。甚,正也。(17)青樓杳:《須溪集》作者句下注:“都城籍妓皆隸歌舞,無敢犯。”(18)里湖通:《須溪集》句下有注:“葛嶺瞰里湖,無敢過。”里湖,即里西湖。以上四句可參看《宋史》本傳:“時襄陽圍已急,似道日坐葛嶺,起樓閣亭榭,取宮人娼尼有美色者為妾,日淫樂其中。惟故博徒日至縱博,人無敢窺其第者。”(19)大纛(dào)高牙:主帥的標志。(20)“拋盡”二句:宋理宗寶祐七年(1259),忽必烈率蒙古軍隊進攻鄂州,賈似道未發兵迎戰,且私下向忽必烈乞和,答應納幣稱臣。忽必烈因為急于回去爭奪王位,答應了議和條件,引兵北還。事成后,賈似道隱匿議和納幣的內幕,反以捷報上表朝廷。此次魯港之戰前,賈似道害怕與元軍展開決戰,幻想重演鄂州議和的歷史,于德祐元年(1275)二月派使者到元朝軍營求和,“請稱臣、奉歲幣”,遭到元軍主帥伯顏的拒絕。
鑒賞 劉辰翁向來以磊落直言聞名:他二十七歲參加鄉試時,正值權奸執政,遂于鄉試對策中以君子小人朋黨之論直接指斥當道,時人為之震動;景定三年試進士,廷對時又以“濟邸無后可慟,忠良戕害可傷,風節不競可撼”直杵當朝宰相賈似道。這一次,他將這份憤怒直言用在詞中,矛頭仍然是直指賈似道。
德祐元年(1275),蒙古軍發動了滅亡南宋的總攻。二月,元軍主力駐屯安慶,賈似道督軍魯港(在安徽蕪湖南)。二十二日,雙方在丁家洲展開決戰,元軍大獲全勝。這次戰役之后,南宋主力大部被殲,士氣也喪失殆盡,元軍很快就實現了對兩浙地區的包圍。
這首詞就是劉辰翁針對這段歷史,作出的現實披露與尖銳批判。上闋以精練辛辣的筆觸回顧了賈似道為相十五年來的惡劣行跡。“向來人道,真個勝周公。”起筆以反諷的口吻寫出賈似道的妄自尊大與時人的阿諛奉承。《宋史·賈似道傳》載:“理宗崩,度宗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稱之曰師臣而不名。朝臣皆稱為周公。”連度宗皇帝都稱之為“師臣”而不呼名,趨炎附勢的朝臣更吹捧其為“周公”,如郭居安《聲聲慢》:“千千歲,比周公、多個彩衣。”但是他是否真的可比周公呢? 元世祖聲討賈似道的檄文中,說他“以己峻功碩德而自比于周公,欺人寡婦孤兒反不如于石勒”,正是明顯的反證。
“燕然眇”以下四句是寫賈似道的自夸自耀。燕然石勒、浯溪石刻,都是流傳千古的功業,而冠以“眇”“小”,刻畫出賈似道狂妄自大的面貌。“十五年來”以下六句,是用貼切的典故和形象的比喻,總括賈似道為相十五年來的劣跡。“鶴發龐眉”以下五句,寫賈似道制造天下太平的假象以歌功頌德,又像漢代的王莽一樣有著稱帝的野心。“說甚東風。怕西風”是說賈似道氣焰囂張,連皇帝對他都要心存畏懼。
下闋將筆鋒轉向眼下,咸淳十年(1274),元朝為滅亡南宋發起了最后的總攻。“甚邊塵起”以下三句便是用唐白居易《長恨歌》詩句,借安史之亂寫元軍入侵。“廣寒宮”以下四句則寫在國難當頭時,賈似道的荒淫生活。賈似道在西湖葛嶺建有別墅,襄陽圍急時,他卻“取宮人娼尼有美色者為妾,日淫樂其中”(《宋史·賈似道傳》)。“大纛高牙去”以下至結尾,是對賈似道督軍的鄂州之戰的描寫。當時賈似道以孫虎臣為前鋒,率步騎七萬進至丁家洲(在安徽銅陵東北長江中),以夏貴為水軍統帥,領戰船橫亙江中,自己率后軍駐屯魯港。但由于元軍選擇有利地形部署軍隊,并在兩岸架炮。剛一開戰就用大炮攻打南宋水軍中堅,宋軍大亂,再加上大將先逃,賈似道也驚惶失措,指揮不當,導致宋軍大敗,潰不成軍。“大纛高牙去”三句寫宋軍大敗的場景,“斜陽外”以斜陽落花寫宋軍大敗后魯港的荒涼,也可視作暗指南宋衰微的局勢。另外,在戰前賈似道害怕與元兵展開決戰,故曾派人去元朝軍營求和,“請稱臣、奉歲幣”(《宋史》),結果遭到元軍的拒絕,這便是“拋盡黃金無計”一句所指。“方知道、前此和戎”再補一筆,寫出賈似道鄂州議和一事。魯港一戰中,在沒有辨明局勢的情況下,賈似道就急忙鳴鑼退兵,結果元軍乘勢沖殺,宋軍大敗,潰不成兵,“夜半一聲銅”便是指當時的鑼聲。“何面江東”則以諷刺的語氣寫出魯港大敗后,賈似道身敗名裂的下場。
山水圖 吳鏡汀
《六州歌頭》這個詞牌,本身是適宜表達激越懷抱的。從聲韻安排上來說,它連用大量的三言短語,一氣驅使,旋折而下,有繁音促節之美。劉辰翁即用此詞牌對賈似道當政十五年的種種劣跡憤慨痛斥,二者相得益彰,有強烈的感染力。(黃阿莎)
鏈接 宋代的最高行政長官“宰相”。宋代相權甚重,雖樞密院分宰相之兵權,三司于北宋前期分宰相之財權,但總體上未能動搖宰相“佐天子、總百官、平庶政、事無不統”的權重位尊之地位。宋代宰相的具體名稱,有多次變化:一、北宋前期,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之職。本官階自尚書左右丞、六部侍郎以上至三師官,皆可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相職。二、元豐五年(1082)改官制,以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為左相,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為右相。三、政和二年(1112),改尚書左仆射為太宰,尚書右仆射為少宰,太宰、少宰同為宰相。四、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廢太宰、少宰之名,復元豐改制時所定之名。五、南宋建炎三年(1129),以尚書左、右仆射并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六、乾道八年(1172)三月,改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以左、右丞相為宰相,此稱迄宋末不變。宋代宰相大多并置二員,有時置獨員或三員,元祐初偶設四員、五員。宋初,如并置三員,首相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次相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末相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熙寧九年(1076),首相罷帶昭文館大學士;元豐三年,宰相罷帶集賢殿大學士,獨“監修國史”仍為宰相所帶職。
上一篇:《兩宋詞·劉過·六州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李綱·六幺令》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