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腰帶,
銀腰帶,
趙家世界朱家壞。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
這首簡短、明快的歌謠,以朱勔家奴身佩金腰帶這一具體事件為例,揭示了北宋政權最后必然會滅亡的原因之一,在于上層官僚的腐敗和巧取豪奪。據陸游《老學庵筆記》載: “宣和間,親王公主及他近屬戚里,入宮輒得金帶關子。得者旋填姓名賣之,價五百千。雖卒伍屠酤,自一命以上皆可得。方臘破錢塘時,朔日,太守客次有服金帶者數十人,皆朱勔家奴也。”朱勔系北宋“六賊”之一,靠“花石”起家,用盤剝敲詐的方式,把民間的奇花異石搜刮來,運送到汴京供徽宗賞玩。民歌的作者不指責皇帝的荒淫,卻指責朱勔一類的官僚,這是因為官是直接掠奪者,人民大眾直接受其害,故憤而發之。皇帝把這些費了大力掠奪來的財富,又時而分賞給群臣,目的可能是要臣僚好好效忠自己。然而多數大臣因錢多得無法統計,故并不珍惜,常將皇帝賞賜的一般物件,或轉賣或贈他人。朱勔因“花石”有功,受寵于徽宗,故連他的家奴每次入宮都可得金帶關子。 “自古官中財,一一民膏血”,百姓已被敲詐得痛苦不堪,而朝中仍然擠滿了如蔡京、朱勔等貪婪卑庸,毫無心肝的家伙,官民之間的距離拉得越大,矛盾也越尖銳。宋王朝的滅亡是勢所必然的。因宋家皇室為趙姓,故稱趙家世界。壞:這里指導致最后滅亡。
事實上,朱勔家奴佩帶金腰帶,還只是次要的層面表現,其實際的富裕程度遠不止這些。《宋史紀事本末》卷五十五: “勔以花石取媚,流毒生民踰二十年……。其園池擬御,服飾器用上僭乘輿……。一門盡為顯官,騶仆亦至金紫,天下為之扼腕”,在“花石綱”運行的二十年中,朱勔從皇帝的賞賜中,從搜刮的民財中得來的錢財,使他的財富聚斂甚多,以至家中園池建筑,所穿之衣,所用之器竟如皇帝一般。朱勔如此,蔡京等大官僚的家中財富又大大超過朱勔, “天下為之扼腕”,說明人民的憤怒是壓抑不住的。
歌謠以常見的“三、三、七”的句式組成全篇。語短意深,發人深省。歌中所指“金腰帶”,如前所說實有其事,而“銀腰帶”只是內容的重復,沒有其它意義,實際亦指金腰帶。這類體式的民歌,一般第一句的三、四兩字允許和第二句的三、四兩字重復,但一、二兩句的第一個字則不能重復,如“大麥黃,小麥黃,花花嬌子娶新娘”亦如此。也有一、二兩句,一點也不重復的,如“胡孫死,鬧啾啾,也須還我一百州”。民歌需要葉韻,在傳誦韻腳時,只要脫口唱下去,內容和思想的聯貫則是次要的。韻有共鳴作用,這首中的“帶、帶、壞”,由于同押去聲韻,句與句之間,就自然密切,可以使民歌從形式到內容都聯在一起。
整首歌謠的語言平易暢述,風格則在樸素自然中,隱含著沉痛。
上一篇:《敵為岳家軍語》原文|賞析
下一篇:《望江南》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