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詩歌·《小雅》·采薇》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見于《小雅》,是邊塞戍卒在出征歸途中,對與玁狁作戰的回顧和對久戍不歸的哀怨。
原文
采薇采薇①,薇亦作止②。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③。
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④。
王事靡盬⑤,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⑥?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⑦?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⑧。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⑨。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⑩。
豈不日戒,玁狁孔棘⑪。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注釋
①薇(wēi):野菜名,又名野豌豆,多年生草本,可食。 ②作:生。這里指薇芽剛開始長出。下文的“柔”、“剛”分別指薇初生的嫩苗和已老而粗硬的薇葉。止:語尾助詞。 ③玁狁(xiǎn yǔn):北方少數民族。西周時稱玁狁,春秋時稱北狄,秦漢以后稱匈奴。 ④陽:夏歷十月。 ⑤盬:休止。 ⑥爾:同滎,花繁盛貌。 ⑦路:大,指車的高大。 ⑧業業:高大貌。下文“騤騤”:“翼翼”分別為強壯貌、整齊貌。 ⑨腓(fēi):隱蔽。 ⑩象弭(mǐ):象牙鑲飾的弓。魚服:魚皮制成的箭袋。 ⑪棘:同亟,急。
賞讀
詩的一、二、三章是征人自嘆行役之苦。詩人以采薇起興,薇菜的“作止”、“柔止”、“剛止”,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行役的無休無止。而采薇充食,反映出邊地征戍生活的艱苦。“不遑啟居”,“不遑啟處”,更表現出戰事的緊張。除此之外,詩人連給家人捎信的人都沒有,和家人已失去了聯系。艱苦、緊張與家人隔絕的境遇,激發了詩人的思歸之情。而戰事緊張的現實與自己對國家的忠心,又不能使自己歸去。主人公內心處于極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四、五章詩人描寫戰馬的健壯,戰車的整飭,軍容的威武,士氣的高昂,反映出戰場的緊張激烈,也表達出王師必勝的信心。第六章寫歸途憂思。這種憂思包含四方面內容:一是主人公雖然邁上歸程,但痛定思痛,征戍之苦仍難以釋懷;二是主人公在歸途上,跋涉艱難,饑渴難挨;三是主人公離家既久,音訊不通,家人存亡難以知曉,四是景物變遷引起作者的內心傷感。
全詩表達感情復雜,既有盼歸不歸的哀怨,也有保衛和平,戮力王室的心念。詩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紛飛”四句,語言質樸,卻充滿強大的情感力量。同一個“我”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有今昔之別,一“往”一“來”表明時間的流逝,也表明歡樂和痛苦的轉換。眼前景引起過去景,在鮮明的對照中襯托出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這四句被視為《詩經》中最佳之句,千古傳頌。
上一篇:《唐詩·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漢魏六朝詩歌·曹植·野田黃雀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