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令狐楚·少年行·其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①
【注釋】 ①河湟地:黃河與湟水交匯流域,即河西隴右一帶,其地為今甘肅、青海東部。不擬: 不打算。
【鑒賞】 少年行,樂府歌曲名,多以少年任俠尚義、報國立功為題材。令狐楚所作共四首,此為其三。
唐代安史之亂以后,河湟一帶為吐蕃所侵占,淪陷數十年未能恢復,朝野愛國之士,莫不以收復河湟為己志。令狐楚此詩,即通過對少年英雄形象的描繪,抒發了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愛國熱忱。
起句借物寫人,設詞精巧。明艷如霞的雕弓,欺霜傲雪的寶劍,映襯出人的精神風采,一位英姿颯爽的少年英雄便兀立在讀者眼前。接句寫出征的情景。咸陽,此代指都城長安。少年英雄背弓佩劍,迎著獵獵秋風,縱馬離京,奔赴殺敵前線,其情其景,豪邁中透出蒼涼慷慨的意味。如果說首句是一個靜態特寫,那么次句便是長鏡頭的動態描繪,一靜一動,一虛一實,組合成一幅鮮明生動的少年英雄出征圖。
三四兩句由描繪轉為議論,點明少年辭京去國的目的,突現全詩主旨。在古人心目中,君與國是聯為一體的,天子之地即指國土?!拔词铡?、“不擬” 兩句構成一組因果關系,抒寫出少年以身許國、義無反顧的壯志與赤忱。漢代名將霍去病曾有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之語 (見 《史記》),這里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
此詩將情景描繪與抒情議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象鮮明、氣格剛健,言淺意深、語短情長,末兩句既是少年英雄走馬出征時的豪情抒發,也是作者報國心聲的真實流露,強烈的愛國情感,足以撼動人心。
文章作者:林心治
上一篇:愛國詩詞《劉子翚·汴京紀事·二十首·其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張籍·涼州詞·三首·其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