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沈唐·念奴嬌》沈 唐
沈 唐
杏花過雨,漸殘紅零落①,胭脂顏色。流水飄香人漸遠,難托春心脈脈②。恨別王孫③,墻陰目斷④,手把青梅摘⑤。金鞍何處,綠楊依舊南陌⑥。
消散云雨須臾⑦,多情因甚,有輕離輕拆⑧。燕語千般,爭解說、些子伊家消息⑨。厚約深盟,除非重見,見了方端的⑩。而今無奈,寸腸千恨堆積。
注釋 ①杏花過雨:清明時節降雨紛紛,值早春杏花盛開,故稱杏花雨。殘紅:殘敗的落花。零落:草木凋殘。②春心:男女的相思情懷。脈脈:無言之深情默默傳于眼神。③王孫:此指出游不歸的心上人。④墻陰:墻的陰影處。目斷:望斷,目光直至望不見處。⑤青梅:即梅子,梅樹早春先開花后生葉,花有白、紅等色,香味濃,果實青色,熟時黃色,味酸甜。梅子成熟象征少女懷春。⑥南陌:南面的道路,古人常用以泛指折柳送別之地。⑦“消散”句:“云雨須臾消散”的倒裝。須臾,片刻。⑧因甚:口語,為什么。輕拆:輕易分別。⑨爭:同“怎”。些子:口語,少許、一點兒。伊家:你。⑩重(chóng):又、再。方端的:才真切。
鑒賞 本詞寫作背景無考。全詞寫閨中少婦對遠游在外的丈夫的“恨別”之情。上闋寫閨中人在杏花雨后時節與丈夫別離,到梅子結成時節尚無丈夫消息,充滿責備的心情。下闋描寫閨中女子內心“恨別”的真切獨白,表達相聚時短別時長,相思堆積心腸的苦悶無奈。
初春杏花盛開,潤雨過后,遍地殘紅如胭脂。而閨中婦人倚門獨守,伴隨流水飄香,目送丈夫漸行漸遠。杏花殘紅與美人臉頰上的胭脂,正相照映,共同奠定情景的色調?!傲魉币庀笊钸h,既是杏花流落,又是戀人離去?!叭藵u遠”所顯示的別離傷感情緒,夾雜著女子的無限思念和囑托,更是萬語千言難以訴說。時光流逝,“恨別”的心情便自然突出。“王孫”一詞暗用漢代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意。站在墻角希望看到丈夫歸來,不知不覺時間已到青梅結成之時。隨手可摘下的酸澀“青梅”,自然象征著一種思念心情的苦澀。那種追問和責備丈夫“金鞍何處”的心情便是不得不發。上闋描寫人物心態變化,逐層鋪墊,由暗示時間的意象(杏花、青梅、綠楊)依次點出,最終歸結到詢問丈夫于今何處的心意上。
仕女圖【清】 倪田
下闋將上闋收聚的心情宕開去,大膽地傾訴,表達了對為何多情自古多離別、海誓山盟難真切的疑惑。雖然整體上造句平淡,卻感情深厚,可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跋⒃朴觏汈А笔菍Χ嗲槎鄤e離的形象表達,“須臾”二字突出一種臨時感、短暫感。閨中女子放眼看去,卻見燕子呢喃,其樂融融,羨慕之余,只好遷怒于燕子不傳達心上人的消息。遷怒歸遷怒,現實卻依舊是現實,因此閨中女子便發出“厚約深盟,除非重見,見了方端的”的呼喊。雖然這樣要求,但畢竟“無奈”,一寸清腸,千恨堆積。“寸腸千恨堆積”堪稱意象清奇,不落“千結”“斷腸”之類的俗套話語,更將全詞的境界推到高處。下闋描寫心情如流水,此起彼伏,跌宕叢叢,有九曲回腸之妙。
全詞以閨中婦人“恨別”為歸旨,語言清麗,無艷詞嬌態,口語真切,出神達意。上闋沉穩而節制,下闋靈動而酣暢,可算怨婦詞中的佳作。(張偉特)
集評 清·黃蘇:“憶別情懷,寫得婉婉曲曲。前闋順敘,后闋愈轉愈深,意致纏綿,迷離惝恍,非止一日九回腸矣,饒有敦厚之致。夫婦君臣間,俱有此真境?!?《蓼園詞選》)
鏈接《念奴嬌》詞牌。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五:“今大石調《念奴嬌》,世以為天寶間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葉漸有今體慢曲子,而近世有填《連昌詞》入此曲者。”元稹《連昌宮詞》中有詩句曰:“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須臾覓得又連催,特赦街中許然燭。春嬌滿眼淚紅綃,掠削云鬟旋裝束?!痹∮凶宰⒃疲骸澳钆?,天寶中名倡,善歌。”《念奴嬌》詞調之名,本于此。又名《杏花天》《大江西上曲》《大江東去》《酹江月》《酹月》《太平歡》《白雪詞》《百字令》《淮甸春》《無俗念》《壽南枝》《壺中天慢》等。雙調,一百字,上片四十九字,十句四韻;下片五十一字,十句四韻。有平韻、仄韻兩體。
一調多名。詞體中同一詞調有若干不同的名稱,謂之一調多名,又稱同調異名。唐五代即已出現同調異名現象,清人萬樹《詞律發凡》云:“詞有調同名異者,如《木蘭花》與《玉樓春》之類,唐人即有此異名。”至宋代,一調多名、同調異名現象更為普遍,如《風流子》又名《內家嬌》,《聲聲慢》又名《勝勝慢》等。有些詞調還有多個異名,如《青玉案》又名《西湖路》《青蓮池上客》《橫塘路》等。尤以《念奴嬌》異名最多。一調多名產生的原因有多種,如摘取名作名句另立調名、因表現特定內容另立調名等,但更多的則是宋人創新求異、巧立名目所致。(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兩宋詞·張炎·南浦》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蘇軾·念奴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