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鋒的戰士, 天真的孤兒, 年青的寡婦, 熱情的女人,各有主義的新式公子們, 死氣沉沉而交頭接耳的舊社會,倒也并非如蜘蛛張網,專一在待飛翔的游人,但在尋求安靜的青年的眼中,卻化為不安的大苦痛。這大苦痛,便是社會的可憐的椒鹽, 和戰士孤兒等輩一同,給無聊的社會一些味道,使他們無聊地持續下去。
濁浪在拍岸,站在山岡上者和飛沫不相干,弄潮兒則于濤頭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濱的人,一濺水花,便覺得有所沾濕,狼狽起來。這從上述的兩類人們看來,是都覺得詫異的。但我們書中的青年蕭君,便正落在這境遇里。他極想有為,懷著熱愛,而有所顧惜,過于矜持, 終于連安住幾年之處,也不可得。他其實并不能成為一小齒輪,跟著大齒輪轉動, 他僅是外來的一粒石子, 所以軋了幾下, 發幾聲響,便被擠到女佛山①——上海去了。
他幸而還堅硬, 沒有變成潤澤齒輪的油。
但是, 矍曇(釋迦牟尼)從夜半醒來, 目睹宮女們睡態之丑,于是慨然出家,而霍善斯坦因②以為是醉飽后的嘔吐。那么,蕭君的決心遁走,恐怕是胃弱而禁食的了, 雖然我還無從明白其前因,是由于氣質的本然,還是戰后的暫時的勞頓。
我從作者用了工妙的技術所寫成的草稿上,看見了近代青年中這樣的一種典型,周遭的人物,也都生動,便寫下一些印象,算是序文。大概明敏的讀者,所得必當更多于我, 而且由讀時所生的詫異或同感,照見自己的姿態的罷?那實在是很有意義的。
1929年8月20日,魯迅記于上海。
(《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注釋 ①女佛山——《二月》中一個地名。②霍善斯坦因(W.Hausenstein,1882—1957)——德國文藝批評家。
賞析 柔石(1902—1931)小說家,原名趙平復,浙江寧海人。早年就讀杭州一師時,就參加了文學團體晨光社。一師畢業后邊從事教學邊創作。出版有短篇小說集《瘋人》和長篇小說《時代之死》。1928年因避禍來到上海。曾參加《語絲》、《萌芽》的編輯工作,并繼續從事小說創作。1931年1月被國民黨反動當局逮捕,2月7日在上海龍華就義。為“左聯”五烈士之一。
中篇小說《二月》,是柔石的代表作之一,于1929年11月由上海春潮書局出版。小說著重描寫了青年知識分子蕭澗秋與黑暗社會斗爭而失敗的一段經歷。是柔石對五四以來知識分子道路思考的結晶。這個中篇,在左翼文壇由描寫知識分子的戀愛故事向直接描寫革命風云題材轉換過程中,無疑是很突出的一篇。
魯迅于1929年8月20日為《二月》寫了“小引”,從內容、人物到藝術特色對《二月》進行了分析和評介。“沖鋒的戰士,天真的孤兒,年青的寡婦,熱情的女人,各有主義的新式公子們,死氣沉沉而交頭接耳的舊社會”,便是對主人公蕭澗秋生活了兩個月的小鎮各色人物及典型社會環境的概括。蕭澗秋在五四之后,為謀求出路而風萍浪跡,在外五六年,終于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他懷著幻滅之感,應約到他想像中的“桃源”——芙蓉鎮教書。然而,在這世外桃源中他見到的依然是黑暗、苦難和凡俗。對此,他不能像其他人那樣視若無睹。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狀。他開始救助一國民革命烈士的遺孀文嫂,想使她脫離悲哀的境地。但引起了種種猜疑、忌恨和攻擊。同校的女教師陶嵐愛上了他,但又得罪了陶的追求者——土豪錢正興,又引起了一場沖突。他曾想實行“犧牲主義”,索性與文嫂結婚,而文嫂卻因經受不住社會壓力,加上孤兒夭折,也為成全蕭與陶的愛情而自縊。種種變故使蕭澗秋十分痛苦。然而,“這大苦痛,便是社會的可憐的椒鹽,和戰士孤兒等輩一同,給無聊的社會一些味道,使他們無聊地持續下去”。他無力改變現實,又不愿隨波逐流,于是只好離開芙蓉鎮,一走了之。
對蕭澗秋這個人物,魯迅說他“極想有為,懷著熱愛,而有所顧惜,過于矜持”。這樣來評價這一人物,的確是很精當的。他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極想有所作為,六七年漂泊生活及小鎮上兩個月的遭遇,雖使他灰心、沮喪,但卻未被黑暗勢力吞沒;另一方面,他又找不到正確的道路,憎恨現實的黑暗,卻又往往孤獨奮戰,一再敗北。“他其實并不能成為一小齒輪,跟著大齒輪轉動,他僅是外來的一粒石子”。這正是大革命時代,一些游離、彷徨的青年知識分子們面臨的困境。作品在揭露社會黑暗的同時,也在客觀上否定了脫離社會實際的人道主義和個人奮斗,讓人們由此“照見自己的姿態”,去思考和探索另外的人生之路。
引文對《二月》的藝術技巧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說“作者用了工妙的技術所寫成的”。這里的工妙,首先是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小說中除著力刻畫的蕭澗秋外,還有熱情美麗、追求個性解放的新女性陶嵐;具有傳統美德,貞惠賢良的文嫂;正直、厚道卻又中庸的校長陶慕侃;庸俗、卑劣的錢正興等,這些人物都糾葛在蕭澗秋與文嫂的事件中寫,被寫得各具風采,這是《二月》的一大成就。故作者說從作品中“看見了近代青年中這樣的一種典型,周遭人物,也都生動”。除此外,小說的結構單純完整,描寫細膩,語言簡潔生動。這說明柔石創作技巧日趨成熟。所以魯迅后來在他的《我們要批評家》一文中,再次稱贊《二月》:“總還是優秀之作。”
上一篇:抄《代集》小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自題詩后|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