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邦彥·慶春宮》周邦彥
周邦彥
云接平岡①,山圍寒野②,路回漸轉孤城。衰柳啼鴉③,驚風驅雁,動人一片秋聲④。倦途休駕⑤,澹煙里、微茫見星⑥。塵埃憔悴,生怕黃昏,離思牽縈。華堂舊日逢迎。花艷參差⑦,香霧飄零⑧。弦管當頭⑨,偏憐嬌鳳⑩,夜深簧暖笙清(11)。眼波傳意,恨密約、匆匆未成。許多煩惱,只為當時,一晌留情。
注釋 ①平岡:平坦山頭的脊嶺。②寒野:寒冷凄涼的原野。③衰柳:秋天逐漸凋落的柳樹。④秋聲:指秋天里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落葉聲和秋蟲聲。⑤休駕:此指在疲乏的旅途中停下車馬到驛館住宿。⑥微茫:隱約模糊。⑦參差:紛紜繁雜。⑧飄零:這里指香霧隨風自空中降落。⑨弦管:泛指各種樂器。當頭;正對面,迎頭。⑩嬌鳳:此指玉笙聲音清亮如鳳鳴。嬌:謂聲音細嫩,清潤。(11)簧暖笙清:這里指笙簧被烤熱之后,聲音特別清越。
秋水晚翠圖 【五代】 關仝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這是一首旅途懷人的詞,寫于從襄陽又上征程時。上片寫羈旅之愁,下片回憶旖旎情事,這種對比法似乎是清真詞的慣用手法,如《氐州第一》(波落寒汀)、《念奴嬌》(醉魂乍醒)、《浪淘沙》(萬葉戰)皆是如此,此篇也不例外。
作品開篇以鋪敘手法,勾勒了旅途秋景。“云接平岡,山圍寒野”中的“接”與“圍”兩個動詞極具氣勢,從云和山著眼,極力描繪一幅開闊廣漠的畫面。“路回”句中的“漸”字也經得起推敲,表現了道途之遙遠曲折,旅人之焦灼不安。緊接著的一組對句“衰柳啼鴉,驚風驅雁”猶見功力,它與“云接”二句詞序錯落,并不給人以重復雕琢之感。古詩中常常“柳”“鴉”并提,秋日中枯槁的柳樹上有烏鴉在悲啼,這的確是一組讓人感到凄惶的意象。而“驚風驅雁”中的“驅”字是寫雁陣順風而飛,好像風在后面追趕似的。“驚風”出自三國魏曹植的《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唐代李白也有“驚風西北吹,飛落南溟去”(《贈溧陽宋少府陟》)之句。“驚風”除了表現秋風之猛烈肅殺之外,也讓人感到時序變換之迅速。此二句狀眼前之景,同時又暗示著作者的心緒。詞人此刻天涯孤旅的情形,與為驚風所驅趕的秋雁極其相似,都是倉皇無措不由自主的。“動人一片秋聲”收束上文,同時也照應前文“云接平岡,山圍寒野”之景,正因為天地廣闊,四野荒寂,鴉啼、雁唳、風聲才會顯得如此遼遠,“一片”二字更突出了這種“秋聲”的單調,正如歐陽修《秋聲賦》中所言:“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
以上景物都是詞人在“路回漸轉”的路途上所見,所描寫的景象也像視點一樣動蕩不定,而從“倦途休駕”開始,視點轉為靜態,因此接連而下的“澹煙里、微茫見星”兩個意象就顯得較為靜寂,淡淡的煙塵和微茫的星光,都是在作者經過一天的旅途勞頓之后,在投宿之時觀察到的。當身體得到暫時的安歇,詞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塵埃憔悴”并不針對此日此刻的感慨,而是連日來旅途中的寫實。“生怕黃昏,離思牽縈”這兩句不由讓我們想到了元代王實甫的散曲《十二月過堯民歌》中的一句“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黃昏時刻,的確最能引發離人思婦的傷感情懷,然而,即使再害怕黃昏使人“離思牽縈”,自然的規律也難以改變,此刻天空中黯淡的星辰說明詞人最不愿意面對的黃昏已經到來。
下片轉向回憶中的往事,“華堂舊日逢迎”云云的綺艷與富麗,恰與上文枯澀的秋日薄暮形成鮮明的對比,兩者之間形成巨大反差,使當日之樂在回憶中愈顯其樂,而今時之哀在回憶的映襯中愈顯其哀。寫美人,作者用“花艷”以喻其色,“香霧”以況其味,“參差”以狀其多。然而在“弦管當頭”的眾多美人之中,作者最難以忘懷的是那位在夜深獨奏笙簧的“嬌鳳”。將“暖”“清”置于“夜深”這一凄清的意境之下,則笙簧之“暖”“清”更加可貴。然而作者寫樂景并非一味寫樂,“香霧”所營造出一種縹緲之感,提醒讀者這畢竟是回憶而非現實。“夜深”也讓人感到,即使筵席再歡樂,也總有曲終人散的一刻。果然從“眼波”句開始寫到人生的遺憾。一直到結尾“只為當時,一晌留情”,急轉直下,再次回到苦惱的現實之中。
此詞作結尾直接抒情,引起了評論者的爭議。南宋張炎在《詞源》中貶之:“詞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為情所役,則失其雅正之音。”而王國維則認為這屬于“詞中本有專作情語而絕妙者”(《人間詞話》)。其實這樣的直接抒情有愈樸愈厚、愈厚愈雅的特點,當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就能達到情致綿綿不盡的效果。然而它一定是建立在前文情緒的鋪墊之上的,如果脫離語境的刻意模仿,必然會顯得顰眉搔首。(付海婧)
集評 清·陳洵:“前闋離思,滿紙秋氣;后闋留情,一片春聲。而以‘許多煩惱’一句,作兩邊呼應,法極簡要。”(《抄本海綃說詞》)
鏈接 簧暖笙清。古人用炭烘烤笙簧,使其聲音更加清越。周密《齊東野語》卷一七“笙炭”條記載:“只笙一部,已是二十馀人。自十月旦至二月終,日給焙笙炭五十斤,用錦熏籠藉笙于上,復以四和香熏之。蓋笙簧必用高麗銅為之,靘以綠蠟,簧暖則字正而聲清越,故必用焙而后可。”
上一篇:《兩宋詞·姜夔·慶宮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楊澤民·慶春宮》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