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長命草》原文|注釋|賞析
山野有多少種草啊!到了春天,萬草齊萌,綠葉拂風,有的還開著小花,更是顯得生趣盎然。當我想起過去的生活,就常常想起家鄉地畔、崖邊、路邊長著的山菊、枸杞、馬蘭等野草,而就中最激起感情與思想的波浪的卻是長命草。
長命草,再早也沒大注意過,但有一次,它卻給了我一個難忘的印象。那是一個炎熱的夏日,我和幾個人在中條山一條小溪邊的山路上走。忽然,一個同志指著水井跟前一窩草說: 長命草。一瞧,果然是。它象一枝柏葉在石縫里長著,葉子清翠欲滴。早聽人說這種草長命,幾個人就費力拔下來,想帶回去試試。我們先是把它栽在花盆里,過些日忘了澆水,就漸漸變黃,葉子略卷,不知誰把它拔出來扔到烈日下直曬了幾天,草是干得梆梆響了。有人提議再栽上試試,就把它放在花盆里澆上水,不幾日仍然枝葉舒展,長得青翠。我們還想試,又放在烈日下曬了更長時間,但再澆水栽上,還是長得青翠欲滴。如此反復多次,它仍然倔強地生長著。我們為它如此的生命力所感動,在心里不僅是驚奇、稱贊,而且是深深的敬意。
長命草就這樣開始牢占著我的記憶,用它的樸素而滿貯著生命力的姿態,用它的堅強和韌性。以后,從植物學的書里,知道它的學名叫卷柏。在賈祖璋、賈祖珊編的《中國植物圖鑒》里,它是列在第一目有舌石松類的卷柏科里,還附記有個別名叫九死還魂草。《本草綱目》里也對它記載有許多別名,如萬歲、長生不死草、豹足等等。也許,因為先熟悉長命草這一稱呼的吧,我覺得把萬歲、長生不死的意思表達得較簡練、準確又順口的還是叫長命草。
而這小草最可貴的不正是使人看到那倔強的生命嗎? 倔強的生命從來不是偶然的。這一小草偏生在山巖石窩里,怕也正是從這艱難的條件中培育出它的倔強與長命。誰曉得,在多少次山洪中它們忍著水淹,又多少水落石出時,它們耐著干渴;綠了又黃,黃了復綠;舒了又卷,卷了重舒;多少年月,多少個寒暑,它的根牢牢扎在巖縫、石壁上,頂著烈日、寒風、黃沙、暴雨,一直生長。它使人想到沙漠里生長著耐旱的紅柳,雪原里生長著抗寒的雪蓮。它又使人想起許許多多百折不回、無可遏止的前進的人,他們也正是從多少次的與困難、與敵人的斗爭中磨煉出來的。
革命行列中該有多少具有強大精神力量的戰士!我想起在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革命隊伍的鐵流怎樣戰勝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戰勝了高山、大河、雪山、草地,終于勝利北上。我想起就在中條山一帶,嘉康杰同志為發展革命力量、開展工作,曾經含辛茹苦、堅持斗爭多少年。他鉆山洞、宿荒廟、啃干饃、喝水泉,一次次起義失敗,一次次再來,終于和同志們一起在這里組織起游擊武裝,讓革命勢力在這里不斷發展。我想起吳運鐸、李來財、張世深等許多名字,也想起了在太原的一個禮堂里,曾怎樣激動地聽著殘廢軍人同志們動人心魄的歌聲。……在這些時候,我也都不自禁地想起長命草,它的堅強多么象我們的同志啊!
自然界的磨煉,出現了生命頑強的草;革命斗爭的磨煉,出現的更是堅強的平凡又偉大的戰士。孟子這位古代哲人曾經為鼓勵人去磨煉自己說過這樣的話: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至達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實,也只是在革命者身上才真正給這些話充實了嶄新的意義,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達到這種高度,決不是一句空話,也決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自覺地、長期地接受革命思想陶冶和實際斗爭磨煉去取得的。阿·托爾斯泰在《苦難的歷程》中曾這樣引用俗語描寫知識分子改造的歷程: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堿水里煮三次。我們就能干凈得不能再干凈了。”那么,也可以說,讓人們被洪水泡300次,被干旱渴300次,被沙石撲打300次,就會堅強的象長命草一樣。
人自然不是草,不是被動地受困難擺布,然后自發地適應環境。革命者是自覺地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在每一節勝利的前面,都要去迎接艱苦、戰勝困難,都需要毅力和勇敢。然而,革命者的毅力和勇敢都來自崇高的理想。是革命的理想在革命者身上加上了鐵骨,有這個,他就不怕困難、不怕障礙、不怕打擊、不怕重負,他就可以放眼量風物,他就可以有無窮的力量。是它,使生命的奇跡在革命者身上產生,就如一句革命名言所說的: “偉大的毅力只有為偉大的目標而產生。”
也許正是為了這個,我總是忘不了長命草,想到它,就象更加理解了我們的革命者;更加理解了我們的革命者,也就更加喜愛山間的小草。我覺得這樸素而倔強的小草仿佛生來就正是為我們許多堅強的革命者作個小影。它所取甚少,用處很多;它在艱苦中成長,但給人們的福利卻是那樣寬廣。據《本草綱目》記載,它主治好多種疾病,還可以栽培供人觀賞。原來,長命草決不僅自己長命,可貴的又助人們長命。試想革命者身上的“長命草”不也是驅除“邪氣”,消除病痛?它“鎮心”,是堅定革命意志,它“令人好容顏” ,是“永葆美妙之青春” 。我讀下去,在附注里,呼應著前邊治“血閉絕子”一條之后又這樣記著: 在古代有的地方把這種叫含生草,可以治“婦人難產,含之咽汁即生” 。這更使人心里產生強烈的激動,仿佛多少年來對這個小草的印象和敬意,又都在含生草這稱呼里被聯翩的浮想帶著向更高處飛起。長命草,你是可貴的長命,又在于能含生; 你能含生,才更顯出你那可貴的長命。你用倔強的生命,在催生新的事物; 沖破難關的攔擋,那多少新的生命、新的人、新的勝利在你面前呱呱墜地,又象你一樣成長; 那新的世界又正是在你的液汁里誕生。于是,在古老的書籍面前,這小草似乎對我顯出那樣新鮮的青翠欲滴的顏色,又似乎這綠意在遍染山河。我的心里不覺發出輕輕的但興奮的贊美:好,我們的長命草!
(1962年4月18日《羊城晚報》)
賞析 這篇雜文,是一首詩,是一支歌,它贊美頑強的長命草,歌頌堅毅勇敢的革命者,激勵人們為崇高的理想而自強不息。
夏衍曾寫過《野草》,陶鑄寫過《松樹的風格》,成為雜文中的名篇。這篇《長命草》又有自己的特點,也可以說是一篇成功之作。自然界和人類在發展中往往有許多共通的地方,如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倔強,它的美。所以人們總是從自然界吸取營養,吸取精神力量。在雜文中就有了以物喻人的篇章。
這篇作品以長命草喻革命人。作者對長命草的觀察十分細致,把長命草拔下,放在烈日下曬,再栽上,死而復生。這樣反復進行,總能長得青翠欲滴,這實在令人嘆服。不只如此,它不僅自己長命,而且可以助人長命。“婦人難產,含之咽汁即生”。這樣,對長命草的描述越細致,越能引起人們的敬愛之情,使人受到激勵和感染。
作者在贊頌了長命草的同時,展開想像的翅膀,由物及人,聯想到浴血奮戰的革命者,那長征的鐵流,那中條山的抗日英雄,還有孟子的三句名言,阿·托爾斯泰的警句。這一切都說明人也和長命草一樣,一切成功都需要革命思想的陶冶和實際斗爭的磨煉。
還要說到的,這篇頌歌式的雜文,語言富有哲理和詩意。如文中說: “自然界的磨煉,出現了生命力頑強的草;革命斗爭的磨煉,出現了更是堅強的平凡又偉大的戰士。” “我覺得這樸素而倔強的小草仿佛生來就正是為我們許多堅強的革命者作個小影。”使人讀起來覺得是一種美的享受。
楊揚這篇文章發表于60年代,曾獲得《羊城晚報》征文獎。現在讀來仍然能長人志氣,催人向上,它也可以說是一棵“長命草”。
上一篇:魯褒《錢神論》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孟超《陳啟天的“妾德”》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