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詩】·雁山迷路》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原文】
借問采茶女,煙霞路幾重。屏山遮不斷,前面剪刀峰。
【鑒賞】
萬歷二十五年(1597),湯顯祖在遂昌知縣任上去往溫州,順道游覽了雁蕩山,寫下了一系列紀游詩,此詩便是其中之一。
詩句明白如話。如題目所示,詩人在雁蕩山中迷了路,向一名采茶女詢問,前面煙霞繚繞,他要去的地方究竟還有多遠?采茶女回答:“山雖多,遮不住道路,轉過前面剪刀峰就是了。”
“剪刀”只是山峰的名字,本無甚深意,但在詩人的筆下卻被賦予了動態感,似乎能剪斷重重屏山,破除迷障。此詩樸質而富含理趣。人生的目標總是遠路遙途之后,煙籠霞繞之中,一不小心就會迷失,然而只要心志堅定,自有機緣能夠“剪”斷重重遮蔽,終歸大道。
此詩第二句似從杜甫“煙霞嶂幾重”(《謁真諦寺禪師》)一句化出,然而意義自別,并無杜詩“煙霞”出世之意。歷來旨在摹山狀水之詩多用“煙云”,如“山水丹青雜,煙云紫翠浮”(陳子昂《江上暫別蕭四劉三旋欣接遇》)、“煙云無遠近,皆傍林嶺生”(元結《登白云亭》)、“高高此山頂,四望唯煙云”(白居易《登商山最高頂》)等等;用“煙霞”則多有想象出世之意,或者林泉歸隱,或者佛道仙幻,如“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曉服云英漱井華,寥然身若在煙霞”(白居易《早服云母散》)、“無多珪組累,終不負煙霞”(杜牧《題白蘋洲》)、“蓬島煙霞閬苑鐘,三官箋奏附金龍”(李商隱《鄭州獻從叔舍人衰》)等等。然而湯顯祖此詩用“煙霞”不用“煙云”,卻全然是一片入世之心。詩人此時的興趣不在出世,“煙霞”只渲染了他心中目的地的美好,即使重重阻隔,他依然心志堅定,向著既定的目標而去。作于同時的《雁山大龍湫》詩“坐看青華水,長飛白玉煙。洞簫吹不去,風雨落晴天”可為此詩之旁證。詩人將龍湫比作龍,然而這條龍并未隨蕭史的洞簫聲而去,反是留在人間,興風布雨,“長飛白玉煙”。蘇軾詞云“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詩人卻是不求歸去,“風雨落晴天”,即是風雨即是晴。此種意趣和蘇軾看似相反,卻是殊途同歸,同表達了心志之安穩與信念之堅定。湯顯祖氣質深粹,個性強韌,無論貧賤坎坷、名利誘惑或者失志悵惘,都不能令其改變初衷,少年時寧愿失志考場而不愿阿附權貴,仕途中屢逢坎坷亦不改其清梗。真可禪師是他好友,數十年苦心孤詣欲度其出世,終未見效。與其說是湯顯祖溺于“情”,不如說他心志堅定,持身不移。性情發為詩,詩人的性格氣質在不經意的小詩之中亦自然而然體現出來。
上一篇:湯顯祖《詩·哭婁江女子二首》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湯顯祖《詞·醉桃源(不經人事意相關)》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