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密·乳燕飛》周 密
周 密
夏 游
辛未首夏,以書舫載客游蘇灣。徙倚危亭,極登覽之趣。所謂浮玉山、碧浪湖者,皆橫陳于前,特吾幾席中一物耳。遙望具區,渺如煙云;洞庭、縹緲諸峰,矗矗獻狀,蓋王右丞、李將軍著色畫也。松風怒號,暝色四起,使人浩然忘歸。慨然懷古,高歌舉白,不知身世為何如也。溪山不老,臨賞無窮,后之視今,當有契余言者。因大書山楹,以紀來游①。
波影搖漣甃②。趁熏風、一舸來時,翠陰清晝。去郭軒楹才數里③,蘚磴松關云岫④。快屐齒、筇枝先后⑤。空半危亭堪聚遠,看洞庭、縹緲爭奇秀。人自老,景如舊。來帆去棹還知否。問古今、幾度斜陽,幾番回首。晚色一川誰管領,都付雨荷煙柳。知我者、燕朋鷗友。笑拍闌干呼范蠡⑥,甚平吳、卻倩垂綸手⑦。吁萬古,付卮酒⑧。
注釋 ①辛未:咸淳七年(1271)。蘇灣:地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內。具區:即太湖。洞庭、縹緲:皆太湖中的山名。王右丞:指唐代王維,被認為是山水畫的南宗代表。李將軍:即唐代李思訓,被認為是山水畫的北宗代表。舉白:飲酒。②甃(zhòu):磚砌的井壁。此處指磚石砌成的堤壁。③郭:泛指城。軒楹:代指亭臺。④磴:登山的石階。岫(xiù):山洞,巖穴。⑤屐(jī)齒:木屐的齒。代指木底鞋。筇(qióng)枝:用筇竹所制的手杖。⑥范蠡:越國大夫,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后,隱居于太湖。⑦倩:請、令。垂綸手:釣魚者,代指隱士。⑧卮酒:猶言杯酒。
鑒賞 《宋史翼·周密傳》中記載:“(周密)藏書萬卷,居饒臺榭,弁陽山水清峭,遇好景佳時,載酒肴浮扁舟,窮旦夕賦詠于其間。”身為貴家公子的周密,自小便呼吸著吳興綠水青山的芬芳,這些培養了他對山水的終身熱愛和優游閑雅的品質。他是詞人,是詩人,同時也是畫家、鑒賞家、喜交文友的好客者,游興濃郁的騷人墨客。景定五年(1264),周密與楊纘諸人在西湖之環碧園結吟社,江南風光,諸人常攜手同游。這一首作于辛未(1271)初夏的詞,便是周密和友人在湖州游賞山水時的即興之作。詞序極好,詞亦好,可與他在丁卯(1268)年所作《齊天樂》(清溪數點芙蓉雨)相參看。
詞序清晰地交代了此次游玩的時間地點,并用簡妙之筆,繪出山水之美。據《烏程縣志》記載:“蘇灣在縣南峴山寺前,碧浪湖之西。其堤為蘇軾治郡時所筑,故名。”周密在《癸辛雜識》中也寫道:“趙氏蘇灣園,菊坡所創,去南關三里而近碧浪湖,浮玉山在其前,景物殊勝。山椒有雄跨亭,盡見太湖諸山。”且不說實景如何,單看這山名湖名,便覺清逸之風撲來,秀美山川,如在眼前。詞序中以闊筆寫景:“所謂浮玉山、碧浪湖者,皆橫陳于前,特吾幾席中一物耳。”登高視野之遼闊,詞人心胸之舒暢,由此盡現。“遙望具區,渺如煙云;洞庭、縹緲諸峰,矗矗獻狀,蓋王右丞、李將軍著色畫也。”以畫喻景,水面之遼闊渺茫,諸峰之高聳深遠,一一如畫。“松風怒號,暝色四起”,風物為之一變,而“浩然忘歸”直呼出詞人心中之暢快怡然,“溪山不老,臨賞無窮”,更是此詞之詞眼。
詞序既以流暢之筆總寫風物之美,詞作便以精細之筆細摹山川神韻。上闋寫景,落筆在水中的倒影:“波影搖漣甃。”這是與客人乘舟游蘇灣時水面所見:石砌的堤壁倒映在水中,隨著風吹湖水,石壁的影子也隨之搖動。“熏風”是夏季的和風,在暖風熏人中,詞人與友人乘坐小舟而來。“翠陰清晝”,初夏時草木濃郁,翠綠的樹蔭遮擋住炎熱,于是白晝也變得清涼。“去郭”二句,寫路途中所見:離開城郭不過數里之地,便看見山中生著青苔的石階、對列如關門的古松以及舒展的云層與遠處的巖穴峰巒。“快屐齒”句寫登山情景。古人登山常著木屐,南朝詩人謝靈運登山時“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也有“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之句。詞人與游人亦腳著木屐,手持竹杖,一先一后,快步登山,終于如詞序中所言,“徙倚危亭,極登覽之趣”,“空半危亭堪聚遠,看洞庭、縹緲爭奇秀”,便是登臨時所見。登上浮玉山頂的雄跨亭,憑欄遠眺,洞庭湖風光縹緲奇秀,面對此情此景,詞人悠然而動遐思:“人自老,景如舊。”
既然人生有限,風光無限,詞人便生出要沉醉在山水美景中,盡情游賞的超脫想法。“來帆去棹”既是泛指往來船只,也暗指追名逐利的世人。世人只知追慕功名,卻不知古往今來,歲月如流,無非是“幾度斜陽,幾番回首”而已。“晚色一川”二句極美,蘇軾寫過“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臨皋閑題》),但在此詞中,人的主體地位徹底淡化,山水之主人,仍然是自然,是“雨荷煙柳”,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所以有“知我者、燕朋鷗友”的快意。歷史人物范蠡的引入,是為了更鮮明地表達詞人無心政治、看淡名利的觀點。范蠡幫助越王消滅了吳國,后隱居太湖。詞人遙望太湖,自然容易想到這位古人,然而卻并沒有像眾人一樣羨慕范蠡的明智,卻顛倒了歷史,說范蠡本是隱居中人,被請出來消滅吳國,“笑拍”、大呼,這些都表示詞人有與范蠡一樣終身隱居太湖的志向。“吁萬古,付卮酒”,最后的收束歸結于醉酒中,這既與“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唐杜甫《絕句漫興》)詩意相似,又與他在《齊天樂》的歇拍所表達的思想“底事閑愁,醉歌浮大白”一致。
這是一首曠達豪放的紀游詞。它既記錄了周密與友人的清游活動,又在山水風光中表達了詞人超世脫俗的飄逸襟懷。時代的苦難還沒有進入這首詞中,可是它不經意中透露出的悲觀和消極,卻恰恰反映了在動亂即將到來之前周密等江湖雅士的人生選擇:他們選擇了自然山水,以忘卻現實國事。他們以古今一夢的思想來說服自己,短暫地沉醉在世外桃源中,直到元軍鐵騎踏破這一場夢境。在臨安淪陷、南宋滅亡之后,在周密的詞集中,我們就再也看不到這樣瀟灑出塵的作品了。(黃阿莎)
鏈接 紀游抒情詞詞序。在周密的紀游抒情詞中,大多都有百字以上的詞序。這些詞序,圍繞吟社雅游,或描寫湖州、臨安、吳中等地的秀美山水,或描寫四時景物情趣,或記錄該次雅游的緣起、經過,使讀者在未觀其詞之前,就已領略風物之美。詞序的優美,也為詞作增添了幾分情趣與意境。周密詞集中較著名的記游抒情詞如《齊天樂》(清溪數點芙蓉雨)、《采綠吟》(采綠鴛鴦浦)、《乳燕飛》(波影搖漣甃)等,都有清麗優美的詞序。
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目錄——《郡齋讀書志》。《郡齋讀書志》由南宋時期的藏書家、學者晁公武所撰著,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目錄。晁公武富藏書,《郡齋讀書志》共著錄一千四百六十余部,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編排,四部各總論;每一部又分成若干類,各類皆有小序,且在每一類第一部書的提要中敘述學術源流;每一部書的提要或是介紹作者生平,或討論書中要旨,或論學派淵源,或述篇章次第。這樣的體例影響深遠,后來的書目提要無論目錄體系還是提要考訂的寫法都源于此。
收羅宏富的《直齋書錄解題》。《直齋書錄解題》是南宋藏書家陳振孫所著的一部私家藏書目錄。陳氏一生好訪書、藏書,累計藏書五萬余卷。他歷時二十年,撰著《直齋書錄解題》五十六卷。其體例很明顯受到了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的影響,也依經、史、子、集四部編排,各類根據需要撰寫小序。該書收錄豐富,體例較完備,記載較全面,為后世所重視。明代初年曾被收入《永樂大典》,后佚。今通行的清代武英殿本系纂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計二十二卷,已非完帙。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孫光憲·上行杯》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史達祖·雙雙燕》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