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查慎行·八月十七日伊蘇河源雪中聞雷,食頃雨霽》原文賞析
云里初防挾雨來,俄看黍谷散寒灰。千峰雪作漫天霧,萬帳風兼動地雷。紅樹一番殘葉盡,碧空依舊夕陽開。眼前變幻真奇絕,天果難將管見推。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詩人隨從皇帝到承德避暑山莊,正好遇見黑云壓頂,俄而挾雨而來,大風揚雪,大地聞雷。但是只有一頓飯的時間,紅葉已被秋風吹盡,夕陽依然斜照大地。氣象變化無窮,十分復雜,詩人從忽雨、忽雷、忽雪、忽風、忽日中感到變幻奇絕,從而產生“天果難將管見推”的見解。事實正是這樣: 看到一部分,當然不能概括全體,狹隘的見聞,難以推知全面。這一見解,富有哲理。伊蘇河,即伊遜河,系灤河支流,在承德西邊。
開頭兩句寫暴雨未來之時,一會兒,山區飄散著寒冷的白雪。“黍谷”,在河北密云縣西南,這里指山區。“散寒灰”,比喻下雪。劉向《別錄》: “燕有黍谷,美而寒,不生五谷,鄒子居之,吹律而通暖氣。”這種現象在生活中是常見的: 當暴雨來臨之前,黑云密布,暴雨之后,又有白雪紛飛。
“千峰”兩句寫大風揚雪,兼聞雷聲。遙望所有的山峰,大雪紛紛揚揚,一片迷漫; 再看所有的幕帳,狂風大作,又聽到驚天動地的雷聲。如果說頭兩句是寫雨雪,那么這兩句就是寫風雷。這時,不僅是滿天飛雪,而且是“風兼動地雷” 了。開頭四句寫“云黑”、“雨來”、雪飄、風狂、雷響,緊扣著“變幻真奇絕”進行鋪寫。
“紅樹”兩句與上面的景象迥然不同,可以說是別開生面,景象一新。經過一番狂風雨雪的侵擾,秋天美麗的紅葉隕落殆盡,但是這時,天空又變得異常晴朗,夕陽斜照,絢爛多彩。這是雨后的奇景,也是緊扣 “變幻真奇絕”來寫。
詩人面對變幻多端的情景,不禁發出 “眼前變幻真奇絕,天果難將管見推” 的贊嘆。大自然的氣象千變萬化,變幻莫定,奇妙絕頂。所以,單憑狹隘的見聞是難以推知的。“管見”,像從竹管中看東西一樣,比喻見識狹小。如《晉書·陸云傳》: “茍有管見,敢不盡規。”
這首詩前六句是敘述、描寫,后兩句是歸結。全詩圍繞“變幻”兩字來寫,最后一句是哲理性的總結。詩人采用對照的手法,詳細刻畫黑云壓頂、風狂雨急、漫天飛雪、大地驚雷的氣象與“碧空依舊夕陽開”相映照。而“紅樹一番殘葉盡”依然顯得蕭條冷落,但是這處“殘葉盡”的蕭條,卻也給人以美的享受。
上一篇:古詩《陳曾壽·八月乘車夜過黃河,橋甫筑成,明燈綿亙無際,洵奇觀也》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洪昇·公子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