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姜夔·惜紅衣》姜 夔
姜 夔
吳興號水晶宮①,荷花盛麗。陳簡齋云:“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②。”亦可見矣。丁未之夏③,予游千巖④,數(shù)往來紅香中。自度此曲,以無射宮歌之⑤。
簟枕邀涼⑥,琴書換日⑦。睡馀無力。細灑冰泉,并刀破甘碧⑧。墻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⑨。岑寂⑩。高柳晚蟬,說西風消息。虹梁水陌(11)。魚浪吹香,紅衣半狼藉(12)。維舟試望故國。眇天北(13)。可惜渚邊沙外,不共美人游歷(14)。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15)。
注釋 ①吳興:即今浙江湖州。水晶宮:吳興境內(nèi)有很多溪流,如苕溪、霅溪,溪水清澈明凈,樓臺、夜月倒映其中,仿佛水晶宮一般。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九:“楊漢公守湖州,賦詩云:‘溪上玉樓樓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宮。’其后遂以湖州為水晶宮。”②陳簡齋:陳與義,號簡齋,宋紹興五年(1135),稱病辭去湖州知州的官職,居住在湖州南邊的青墩鎮(zhèn),這年秋天出游,寫了《虞美人》一詞,其辭云:“去年長恨拏舟晚,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③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④千巖:地名,在湖州弁山。⑤無射宮:我國古代十二音律之一,俗名黃鐘宮。⑥簟:竹席。⑦琴書換日:謂在彈琴讀書中送走今天,換來明天。⑧“并刀”句:謂用鋒利的刀切開香甜鮮綠的瓜果。并刀,古代并州(治在今太原)出產(chǎn)快刀。⑨“墻頭喚酒”二句:唐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遠林暑氣薄,公子過我游。貧居類村塢,僻近城南樓。旁舍頗淳樸,所愿亦易求。隔屋喚西家,借問有酒不? 墻頭過濁醪,展席俯長流。清風左右至,客意已驚秋。”⑩岑寂:冷清、寂寞。(11)虹梁:指構(gòu)造精美的橋。唐陸龜蒙《和襲美詠皋橋》:“橫截春流架斷虹。”(12)紅衣:指荷花。(13)眇:通“渺”。天北:天南地北,指遠處。(14)美人:指所思念的友人。(15)三十六陂:極言水塘之多。王安石《題西太乙宮壁》:“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荷花圖 【明】 王問 南京博物院藏
鑒賞《惜紅衣》是一首詠荷花之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當時姜夔依蕭德藻寓居吳興,夏末游賞吳興之弁山千巖,徜徉于荷花叢中有感而作。
小序交代了寫作這首詞的緣起。吳興濱臨太湖,境內(nèi)溪流眾多,又栽了很多荷花,因此有水晶宮之稱。序中引用了陳與義的詞,既是對吳興風景的贊美,又暗示了與卜居青墩的陳與義相似的心情與感受。
詞雖然是詠荷花,但開篇并未直接寫秋荷,而是以閑筆娓娓道出了一種纏綿幽雅的情緒。“簟枕”三句寫了夏日生活的清涼、閑適。竹席涼枕,本是夏日里最尋常的事物,但著一“邀”字,便讓人感受到了它們的清幽宜人。“琴書換日”是日常生活的寫照,當時作者閑居在家,每天撫琴讀書以消磨歲月,著一“換”字,道出了時光悠然逝去的閑淡。“睡馀無力”透露出閑暇蕭散的心情,這樣的日子,這樣的生存方式,讓他有一點迷戀,卻也有淡淡的愁緒。
夏日里消暑,最好的方式也許就是吃瓜果了,用冰冷的泉水將瓜果沖洗干凈,然后用鋒利的并州刀將它們切開。“細灑”的“細”字透露出了一種微妙的心情:并不為了吃果瓜才要用冰水沖洗它們,而是把它當作了一個富有情趣的過程來細細地賞玩,這種對生活的精致描寫也暗示了心緒的無聊。
詞作字里行間無法掩飾的是一片寂寞的情懷。鄰居們是淳樸的,可以隔著籬笆借酒,然而此刻又有誰登門拜訪,與自己開懷暢飲呢?這里化用的是杜甫借酒待客的詩意,然而杜詩中充溢的是豪爽喜悅的情調(diào),而這里卻懷著淡淡的落寞。詞至此,氣氛從歡樂一轉(zhuǎn)而為沉郁。想要有人做伴卻只能形影相對,這種悲哀,無法向人道出,只能化為沉默,于是萬事萬物都寂靜下來,只剩下傍晚高高的柳樹枝頭上蟬的凄切鳴叫,仿佛在訴說西風蕭瑟、光陰流逝的悲慘命運。這樣的鳴聲,在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里聽到過,在柳永的《雨霖鈴》里也聽到過,此刻重新聽取,那無言的悲愴與冷凄仍然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詞至下闋,轉(zhuǎn)入對荷花的描寫中來。滿懷孤獨寂寞的情緒,讓所見的景象也都染上了淡淡的哀愁。泛舟水面之上,看到宛若垂虹的水鄉(xiāng)拱橋,聞到有魚兒嬉戲的波浪間飄來陣陣清香,這本是美好的景象,然而詞人的情懷卻被那花瓣凋殘的秋荷占據(jù)了。鮮艷的荷花本似美麗的紅衣女子,但卻隨著時令的推移,花瓣零落,就像女子的容顏凋殘,“紅衣狼藉”寫盡了荷花的殘敗之美,道出了無法說破的留戀與惋惜。
詞很自然地過渡到了故國之思。西風漸起、寒蟬凄切的時刻,正是羈旅在外的游子最想家的時候。姜夔一生客居在外,對于故鄉(xiāng),不可能沒有絲毫牽掛,所以他將小舟系在岸邊,舉目北望,希望能看到自己的故鄉(xiāng)。“試”字顯現(xiàn)了內(nèi)心的彷徨,故鄉(xiāng)在何處,是否可以望到,他一點也不確定,只能抱著一線希望去嘗試一下,這種猶疑的心態(tài)恰恰反映了對故土的思念之切。
放眼北望,那縹緲的天際之下,只有蒼茫的煙水;遙遠的沙洲外,不見一個人影,這種荒寒的景象令詞人內(nèi)心陡生凄惶,想到不能和遠在他鄉(xiāng)的親密友人共同游歷,不禁涌起一股無法遏止的悲涼。蘇軾《前赤壁賦》曰“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表達了對遠在天涯的美好人物的思念,思念友人亦借美人抒懷,相思之深殷切可見。
由相思進而期待相見,因而才要問何時才能同賦這美麗的水鄉(xiāng)風情,雖是問,卻并不期望能得到回答。邀請朋友與自己共賞三十六陂秋色,這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事情,然而此等愿望只能是一種夢想,美好但卻縹緲。所有的美景,只能一個人獨賞,寂寥的況味便不經(jīng)意地彌漫在字句間,久久不能散去。(常迎春)
集評 王國維:“白石寫景之作,如……‘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人間詞話》)
俞陛云:“此調(diào)倚《惜紅衣》,應賦本體,而詞則前半闋但言逭暑追涼,寂寥誰語。 下闋始有‘紅衣狼藉’一句點題,馀皆言望遠懷人,與《念奴嬌》同一詠荷,而情隨事遷,此調(diào)則言情多于寫景,下闋尤佳。其俊爽綿遠處,正如詞中之并刀破碧,方斯意境。”(《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鏈接 《惜紅衣》詞牌。《惜紅衣》是姜夔的自度曲,因其所作的詞中有“魚浪吹香,紅衣半狼藉”而得名。雙調(diào),八十八字,上片十句六仄韻,下片九句六仄韻。
“假山之奇甲天下”的南宋吳興名園。南宋時期的吳興(今浙江湖州),造園之風盛行,據(jù)周密《癸辛雜識·前集》的記載,多達三十多處。不少園林中人工堆疊的假山精美絕倫,引人入勝,如:南沈尚書園的大水池有一座名為“蓬萊”的小山,池南邊豎立著三塊數(shù)丈高的太湖石,秀潤奇峭。更令人稱奇的是俞子清家的園林,其中有假山大小百余峰,眾峰之間,曲澗縈回,澗中布五色山石,傍引流水激石,有聲淙淙,水注大石潭,潭上藤竹蒼郁,潭旁堵以橫石,潭水滿即從石上溢出,成為南宋時期疊山理水的極致,因而時人稱贊此園曰:“假山之奇,甲于天下。”南宋時期吳興園林追求精巧的布局,在小的境域內(nèi)著意經(jīng)營,模擬自然,追求詩情畫意,再加上疊石、理水技巧的提高,使假山和置石成為園林中常見的題材,這些都對明清江南園林的設(shè)計建造有著很大的影響。
上一篇:《兩宋詞·毛滂·惜分飛》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周邦彥·無悶》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