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臨普渡遠眺》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普渡重臨勢斗懸①,黃流如帶鎖秦川②。
東瞻紫氣還盈谷③,西望太華別有天④。
兵火橫關悲故壘⑤,笙歌匝地憶當年⑥。
何人剩抱綢繆策⑦,百二山河自古傳⑧。
[注釋]
①斗懸:如斗之懸空,此形容普渡寺的凌空高矗。普渡寺在關外黃河高岸之上,此句從俯視角度襯托普渡寺的高險。
②黃流:黃河水流。
③紫氣: 迷信人認為的祥瑞之氣,相傳老子入關時曾有紫氣浮關。盈: 充滿。杜甫《秋興》詩第五首,有 “東來紫氣滿函谷” 之句。
④太華:華山,在潼關西南。別有天: 指別有一番景致。
⑤故壘:從前的軍事防守設施,如軍營墻壁或防守工事。
⑥笙歌: 樂器演奏和歌唱。笙:管樂器的一種。匝:環繞,回環。
⑦綢繆: 用繩索纏捆,此處用成語 “未雨綢繆” 之意,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⑧百二:一說是二萬人能敵100萬人,一說是100萬的二倍。皆用來形容自然形勢的險要。參見前李遠《贈潼關不下山僧》注⑥。最后兩句是說,是什么人持有未雨綢繆的謀略,使得險要的山河關卡從古代傳到了現在。
【題解】
此詩選自 《潼關衛志·藝文志》。普渡:同 “普度”,佛教語,意為廣施法力,使眾生遍得解脫,此為潼關東門外一所寺院的名稱在此以前,作者曾去過一次普渡寺,并寫了《關東門外普渡新剎》詩,所以此詩稱為 “再臨”。
【簡析】
這首詩前半首寫再臨普渡遠眺的所見,后半首寫遠眺所感,形象地再現了潼關險要的形勢,表達了作者對戰亂的痛惜之情和鎮關安邦的雄心壯志。意境闊遠,深沉雄健
上一篇:《關門仙圃》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再入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