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炎·憶舊游》張 炎
張 炎
登蓬萊閣
問蓬萊何處①,風月依然,萬里江清。休說神仙事,便神仙縱有,即是閑人②。笑我?guī)追炎恚銙咚申帯H慰窨碗y招③,采芳難贈④,且自微吟。
俯仰成陳跡⑤,嘆百年誰在,闌檻孤憑。海日生殘夜⑥,看臥龍和夢⑦,飛入秋冥。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云。正目極空寒,蕭蕭漢柏愁茂陵⑧。
注釋 ①蓬萊:蓬萊閣,在浙江紹興臥龍山上。五代吳越王錢镠始建,今不存。兼指傳說中海上三座神仙山之一的蓬萊山。②閑人:此處指世間凡人。③狂客:指賀知章。賀自號四明狂客,晚年退隱,居于會稽(今浙江紹興)。④采芳難贈:《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 所思在遠道。”⑤俯仰成陳跡:《蘭亭序》:“俯仰之間,已成陳跡。”俯仰,一俯一仰之間,形容時間短暫。⑥“海日”句:唐王灣《次北固山下》詩:“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⑦臥龍:臥龍山,在今浙江紹興市區(qū)西南隅,盤旋回繞,形若臥龍。⑧茂陵:西漢武帝的陵寢。
山水圖(之二) 【明】 尤求 上海博物館藏
鑒賞 張炎漫游吳、越數(shù)十年,每每在山川登臨、憑吊家國之際,有凄愴的詞作產(chǎn)生。這首詞便是宋亡后,作者登臨蓬萊閣所作。
蓬萊閣是紹興的名勝,紹興又是與“文章事”淵源頗深的地方。因此,一座蓬萊閣,沾染了太多的騷人筆墨。唐時為越州刺史的元稹,寫自己的州宅,曾有“謫居猶得住蓬萊”(《以州宅夸于樂天》)的句子,五代時吳越王錢镠在紹興擇地建閣,以“蓬萊”命名,這便是蓬萊閣。此后,有北宋張伯玉作《蓬萊閣閑望寫懷》,南宋王十朋作《蓬萊閣賦》,吟詠此閣。與張炎同時的周密,更是有《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的壓卷之作,它的內(nèi)容和手法與此詞都很相似,但細較起來,周詞似乎更為縝密,而此詞則更為疏宕。詞人獨自登上蓬萊閣,追古撫今,生發(fā)一種對自身處境的慨嘆,對國勢衰頹的哀思和心痛。這兩種情感,以上下片分而寫之。
上片起筆便有含蓄的沉痛。“蓬萊”一語雙關(guān),既指江天之間的蓬萊閣,又指世人向往的海外仙山。想要尋覓蓬萊嗎?風月依然,萬里江清,似乎什么都沒有變。但實際上天地覆變已經(jīng)發(fā)生,今日的河山不再是往日的河山。“休說”道出頹廢心境,世上哪有什么神仙,縱然有,也便是像我這樣的閑人。這是牢騷之語。“笑我?guī)追炎怼保婀值氖牵粋€“笑”字卻在“凄愴纏綿”的張炎詞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笑當年底事,中分南北”(《壺中天》),“笑我曾游萬里。甚匆匆、便成歸計”(《水龍吟》),“無語相看一笑”(《臺城路》)……這都是故作豪放、故作曠達的苦笑,是所謂“嘻笑之怒,甚乎裂眥;長歌之哀,過乎慟哭”(柳宗元《對賀者》)。“笑”字之后,又有一個“任”字,將胸中的一片消極無奈,推到極點。四明狂客賀知章晚年隱居在蓬萊閣所在的紹興,“狂客難招”,是說自己獨游無侶;“采芳難贈”,是說故人渺渺。對這樣的孤獨,詞人唯有“任”其如此,這真是凄涼滿紙。
下片從一己之身向外開拓,“俯仰”三句極有氣勢,正如陳子昂登幽州臺而作“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幽幽,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胸中陶鑄千古,無論是個人的流離,還是家國的淪亡,轉(zhuǎn)眼間都成虛幻。然而有幾人能超脫忘懷? 至少詞人是難以解脫的,他用筆十分含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唐代王灣的名句,本含著時序交替、新生于舊的意義,詞人借來道眼前之景,更是借來寄托希望。他又把臥龍山真的看作臥龍,依稀有飛動之態(tài),就算是做夢吧! 這三句蘊涵著希望,是全詞激越的最高音。遺民心事,雖虛妄,卻感人至深。然而緊接著卻又跌落下來:“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云。”這是多么絕望的詩句,水聲東去,無可挽回;山冷以致無云可生,出語奇警,令人觸目驚心。歇拍更加空廓,“漢柏”“茂陵”,言外之意呼之欲出。讀至此處,詞人一片凄愴、蕭瑟之心,可感可嘆,令人也不禁為之心頭沉重。
個人的生活是迷茫頹廢的,國家的命運是消極無望的。這真是張炎集中最悲哀的一首詞。它又寫得這樣含蓄,劉熙載評白云詞為“清遠蘊藉,凄愴纏綿”(《藝概·詞曲概》),這首詞不正是如此嗎? (劉清瀅)
集評 清·陳廷焯:“后闋愈唱愈高,是玉田真面目。”(《詞則·大雅集》卷四)
清·張德瀛:“登蓬萊閣詞,煉滓澄音。可與張伯玉蓬萊閣詩、王十朋蓬萊閣賦并傳。”(《詞徵》卷五)
鏈接 張炎的詞學(xué)理論著作《詞源》。《詞源》是張炎所著的一部影響甚巨的詞論專著,是他個人創(chuàng)作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書中的某些論述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書的上卷主要談?wù)撘魳罚纫栽~律尤為詳贍;下卷集中筆墨論述詞的創(chuàng)作和形式問題。張炎論詞,偏重于音律和詞的形式,因而主張追求意趣高遠、雅正合律、意境清空的境界,并以此作為論詞的最高標準。所以,他將南宋詞壇上辛棄疾、劉過的豪放詞視作“非雅詞”。
上一篇:《兩宋詞·王詵·憶故人》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劉禹錫·憶江南》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