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頌周頌清廟之什·維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維清緝熙,文王之典。①
肇禋,迄用有成,②維周之禎。③
【注釋】 ①維:想。清:清明。緝:連續(xù)。熙:光明。典:法,指文王的用兵之法。一說,與“德”通用,亦通。②肇:開始。禋(yin因):祭天。迄:至。成:成就。③維:是。禎(zhen珍):祥瑞。
【譯文】 想到我周朝政治的清明,是因?yàn)橛辛宋耐醯姆ǖ洹乃_始行祭天之禮,直到今日武王才告成功。這是我周祥瑞的征兆。
【集評(píng)】 《毛詩序》:“《維清》,奏象舞也。”(《毛詩正義》卷十九)
漢·鄭玄:“《象舞》,象用兵時(shí)刺伐之舞,武王制焉。”(《毛詩傳箋》卷十九)
宋·朱熹:“此亦祭文王之詩。……然此詩疑有闕文焉。”(《詩集傳》卷十九)
清·李光地:“《清廟》方祭之詩,《維天之命》祭而受福之詩,《維清》祭畢送神之詩。”(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卷二十六引《榕村詩所》)
清·戴震:“辭彌少而意旨極深遠(yuǎn)。”(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卷二十六引)
清·胡承珙:“武王制《象舞》時(shí)殆未必有詩,成王、周公乃作《維清》以為象舞之節(jié),歌以奏之。”(《毛詩后箋》卷十九)
清·姚際恒:“《小序》謂‘奏象舞’,妄也。朱仲晦不從,以為詩中無此意,是已。然未嘗深考而明辯之,則何以使后人不惑乎?”(《詩經(jīng)通論》卷十六)
清·方玉潤:“《象舞》者,象其清明之德而為舞耳,非象其刺伐之功而為樂也。”(《詩經(jīng)原始》卷十六)
【總案】 我國遠(yuǎn)古時(shí)代歌謠常與音樂、舞蹈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三位一體的特點(diǎn)。《維清》便是這樣的一首祭祀文王的歌舞詩。清胡承珙認(rèn)為此詩是周公為配合武王所制舞之節(jié)奏而作,用以頌揚(yáng)文王清明的德政。演奏時(shí),祭者邊歌邊舞,人神歡洽,幽明貫通,無限敬重虔誠之心寄于登歌祝頌之間,較好地達(dá)到了“奉神”、“治人”的雙重目的。該詩在藝術(shù)描寫上言簡意賅,僅寥寥數(shù)語,就把文王的文治武功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體現(xiàn)了頌詩詞句簡潔、義味雋永的特點(diǎn),宋朱熹認(rèn)為《維清》太短,疑有闕文,孰知“辭彌少而意旨極深遠(yuǎn)”(戴震語)正是這首詩歌藝術(shù)上最大的特點(diǎn)。
上一篇:詩經(jīng)《頌·周頌·清廟之什·維天之命》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jīng)《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芄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