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賀鑄·夜如年》賀 鑄
賀 鑄
斜月下,北風前。萬杵千砧搗欲穿。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鑒賞 《夜如年》是賀鑄古《搗練子》五首(分別為《夜搗衣》《杵聲齊》《夜如年》《翦征袍》《望書歸》,原為六首,其一已缺)之一,通過思婦徹夜搗衣的情景,來表現其孤棲之苦。
“斜月下,北風前”兩句寫月已西斜,北風已起,既點明節氣與時間,又為思婦出場設置了一個凄冷清寒的環境。“萬杵千砧搗欲穿”寫搗衣的場面,恰似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中“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情景。“萬杵千砧”從側面寫出了搗衣聲響徹寒空,可見當時征戍遠行的人數量之多。“搗欲穿”三字傳達出了沉重的砧杵之聲帶給詞人感覺上的震撼,更形象地寫出了思婦思心之沉重。詞的前三句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千家寒夜搗衣圖,這與古人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的生活習慣是不相符的,更何況是在瑟瑟的寒風中勞作,其原因何在?
關山積雪圖 【明】文徵明
“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二句,恰似思婦回答的話語。思婦深夜搗衣,按常理應是勤勞的舉動,但詞中卻直接予以否認,在讀者不禁懷疑到底是什么讓她們選擇在如此寒夜搗衣不寐時,“破除今夜夜如年”一句告訴我們思婦的真實感受,但其背后暗含著的難以成眠的真正原因卻仍然吐而未露,好似石投湖面蕩起的陣陣漣漪,引人遐想。
“破除”句乃至整首詞的關鍵在于“夜如年”三字上。時間對人本是最為公正的,不論貧富賢愚,都能“一視同仁”地予奪。然而在文學作品中我們常看到千年一瞬的嘆息,也常聽到一日三秋的感喟。在人們豐富的感情面前,時間僅僅是相對的,想要留住的光陰總是短如朝露,寂寂難捱的瞬間往往又好似年長。詞中思婦“夜如年”的感受看似夸張,實則非常真實地道出其內心所經受的煎熬:良人遠行生死未卜;也許正忍受著饑寒焦渴;傷病之際可曾有人悉心照顧;為什么至今不歸,是在歸鄉路上遇到了困難,還是邊防緊急,無法脫身;戍守邊關,可曾想家,能不能體會到自己心中的相思和苦楚……她們在愁嘆中坐臥不寧,乃至長夜無眠,夜空中響起了她們此起彼伏的沉重的搗衣聲,這既是她們驅走痛苦的辦法,同時也是其內心痛苦的生動外現。《古詩十九首》已有思婦“愁多知夜長”(《孟冬寒氣至》)的詠嘆,宋代范仲淹《漁家傲》中也有“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的描寫,看來無論是征夫還是思婦,心懷百憂之人注定是難消長夜的。
本詞通過對搗衣人內心的深入挖掘,揭露了殘酷的現實給人們帶來的傷害,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手法上,詞人寫景敘事,不言情而情畢現,描摹思婦心理,又能含而不露,把小令含蓄蘊藉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張艷秋)
上一篇:《兩宋詞·周邦彥·一落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周邦彥·夜游宮》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