訟堂寂寂對煙霞,五柳門前聚曉鴉1。流水聲中視公事,寒山影里見人家。觀風共美新為政2,計日還應更觸邪3。可惜陶潛無限興4,不逢籬菊正開花。
格韻自好。
【校記】
1.聚曉,《全唐詩》一作“集晚”。
2.共,《全唐詩》一作“競”。
3.應更,《全唐詩》一作“知舊”。
4.興,《全唐詩》一作“酒”。
【箋釋】
[桐廬] 《元和郡縣圖志》卷“睦州”:“桐廬縣,本漢富春縣之桐溪鄉。黃武四年分置桐廬縣,以居桐溪地,因名。”李明府,不詳。詩題,《全唐詩》一作“贈同官李明府”。
[訟堂] 舊時審理訴訟案件的場所。唐王昌齡《送歐陽會稽之任》:“緩帶屏紛雜,漁舟臨訟堂。”
[五柳] 即五柳先生。晉陶潛的別號。陶潛曾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況云:“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后泛指志趣高尚的隱士。唐雍陶《和孫明府懷舊山》:“五柳先生本在此,偶然為客落人間。”
[觀風] 謂觀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語出《禮記·王制》:“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南朝宋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觀風久有作,陳詩愧未妍。”唐張說《奉和圣制暇日與兄弟同游興慶宮作應制》:“問俗兆人阜,觀風五教宣。” 為政,處理政事。唐宋之問《送許州宋司馬赴任》:“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唐岑參《冬宵家會餞李郎司兵赴同州》:“應須力為政,聊慰此相思。”
[計日] 計算日數。形容短暫,為時不遠。唐岑參《送羽林長孫將軍赴歙州》:“剖竹向江濆,能名計日聞;隼旗新刺史,虎劍舊將軍。” 觸邪,謂辨觸奸邪。古代傳說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觸不正者。《晉書》卷五一《束晳傳》:“朝養觸邪之獸,庭有指佞之草。”唐元稹《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臣職在觸邪,不勝其憤,謹錄奏聞,伏候勅旨。”
[陶潛無限酒]《晉書》卷九四《陶潛傳》:“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必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在縣公田,悉令種秫榖,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又不營生業,家務悉委之兒仆,未嘗有喜慍之色。唯遇酒則飲,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嘗言:‘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陶淵明又有《飲酒》詩二十首。
【輯評】
《唐詩鼓吹評注》卷六:首言書舍即訟堂,無事則寂寂然,惟對煙霞,如陶潛之五柳鴉棲而已。然此未嘗廢事也,其視公事則在流水聲中,亦未嘗擾民也。其見人家則在寒山影里,此見其治理之清平也。是以觀民之風,人皆喜其新政之美;計君之職,則當更為觸邪之官。但惜明府有陶潛歸隱之心,其興無限,而朝廷必加大用,終不能遂其隱志,豈得如陶潛對籬菊以明高哉?〇“同官”疑作“桐廬”。三、四只似直書即目,而操之潔、廉之遍皆在焉。落句惜其將去,以足上美其新政之意。“觀風”、“計日”四字又上下之綰結也。
《唐詩快》卷一一:“流水聲中視公事,寒山影里見人家”,如此為官,世間安得更有俗吏。
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崔峒“流水聲中視公事,寒山影里見人家”,意境直同山鬼游魂,真下劣詩魔也。
《小清華園詩談》卷上:何謂氣象?曰:……“訟堂寂寂對煙霞,五柳門前聚曉鴉。流水聲中視公事,寒山影里見人家。觀風競美新為政,計日還知舊觸邪。可惜陶潛無限酒,不逢籬菊正開花。”不謂之窮陬縣令不可也。
崔補闕詩,結體疏澹,似不欲鍛煉為功,品第當在韓君平之上,而才調則遜之。
【評論】
《中興間氣集·崔峒》:崔拾遺,文彩炳然,意思方雅,如“清磬渡山翠,閑云來竹房”,又“流水聲中視公事,寒山影里見人家”,斯亦披沙揀金,往往見寶。
《唐才子傳·崔峒》:詞彩炳然,意思方雅,時人稱其句為披沙揀金,往往見寶。
《詩源辯體》卷二一:中唐李端(字正己)五言律,尚可繼皇甫諸君。耿湋、崔峒五言,入錄都既少,而七言律、絕,亦不多得矣。
上一篇:《峽口送友人》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李益(四十四首)》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