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左傳·子產論政寬猛
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①: “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②,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
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于萑苻之澤③。大叔悔之,曰: “吾早從夫子,不及此。” 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仲尼曰: “善哉! 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詩》 曰: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④。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施之以寬也。‘毋從詭隨⑤,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⑥。’ 糾之以猛也。‘柔遠能邇⑦,以定我王。’ 平之以和也。又曰: ‘不競不絿,不剛不柔。布政優優,百祿是遒⑧。’ 和之至也。”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 “古之遺愛也。”
【注釋】 ①子大叔: 指游吉,繼子產于鄭簡公、定公時為卿。大,同 “太”。②狎:輕忽。玩: 玩弄。③萑苻(huanfu): 澤名。蘆葦叢生,鄭國盜賊集聚之地。④ “《詩》 曰”以下引自 《詩經·大雅·民勞》篇第一段。汔 (qi): 庶幾,表希望之辭。⑤詭隨: 欺詐善變。⑥慘: 語助詞,猶“乃”、“曾”。明: 上天的明命。⑦能: 義同 “柔”,安撫。⑧ “又曰” 以下引自 《詩經·商頌·長發》。竟: 強,急躁。絿 (qiu): 緩,拖沓。優優: 寬和。遒:聚集。
【譯文】 鄭國子產患病,對子太叔說: “我死后,你一定會執掌國政。只有有德行的人能夠用寬和的政策來使百姓服從,其次就不如嚴厲的政策。火猛烈,百姓遠遠看到就會害怕,所以很少有人被火燒死; 水性柔弱,百姓輕慢而玩弄它,就會有很多人死在水里,所以施行寬政難度大。” 子產病了幾個月后就去世了。
太叔執掌政事,不忍心施行猛政而用寬政。鄭國出現很多盜賊,聚集在萑苻澤中。太叔后悔了,說: “我如果早點聽從他老人家的,不至于弄成這個局面。” 發動步兵去攻打萑苻澤里的盜賊,全部殺了他們。盜賊稍止住了。
孔子說: “好啊! 政策寬和百姓就會怠慢,怠慢了就要用嚴厲的政策來糾正它。政策嚴厲百姓就會遭受摧殘,受了摧殘再施行寬和的政策。用寬和調劑嚴厲,用嚴厲調劑寬和,政事因此而和諧。《詩經》說: ‘百姓已經很辛勞,大概可以讓他們稍稍安康。賜恩給中原各國,以此安定四方。’這是說施行寬和的政策。‘不要放縱欺詐善變的人,以約束不良之徒。應當遏止侵奪與暴虐,他們從來不害怕嚴明的法度。’ 這是說要用嚴厲的政策來糾正偏差。‘安撫邊遠地方,柔服鄰近地區,來安定鞏固我君王。’ 這是說用和諧來使國家平靜。又說: ‘不急促也不緩慢,不剛強也不柔軟,施行政令多寬和,眾多的福祿都匯聚到這里。’ 這是和諧的最高境界。” 等到子產去世,孔子聽說了,流著眼淚說: “他的仁愛具有古人的遺風啊!”
【鑒賞】 子產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在他執政期間,使鄭國這樣一個小國獲得了較好的發展空間。本篇寫子產在病重時向繼任者子太叔托付國政,并介紹自己的執政經驗,即要根據情況來確定政策的寬猛。寬政和猛政,相當于王道和霸道,都是古代統治者統治人民的手段,子產用水與火作比喻,形象地闡發了二者的關系。子產死后,子太叔執政,沒有遵從子產的遺囑,開始不忍猛而寬,結果引起社會動亂,后來他轉而實行猛政,采取嚴厲鎮壓措施,使動亂局面稍稍得到控制。他們的做法符合儒家思想,受到孔子贊揚,并進一步從中總結出 “寬猛相濟” 的政治主張,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
上一篇:《古文觀止·左傳·子產論尹何為邑》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先秦文·《論語》·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章》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