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錦
集為太炎先生校定
北望中原涕淚多, 胡塵慘淡漢山河。
盲風晦雨凄其夜, 起讀先生正氣歌。
柳亞子
柳亞子于1903年到上海參加愛國學社,結識了章太炎,籌款資助出版鄒容的《革命軍》。不久,《蘇報》案起,章、鄒入獄。詩人回到故鄉,居家閱讀明末抗清愛國志士顧炎武、夏完淳、張煌言諸家詩集,并搜集南明史料。此詩寫于1904,作為讀后感之一,表達了強烈的反清愛國思想。
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順治二年(1645),他參加浙東士民抗清起義,率領義師,與鄭成功并肩戰斗。后被捕犧牲。張煌言留下的詩文,一直以抄本流傳。1901年,章太炎加以整理校定,正式印行。這就是柳亞子讀到的《張蒼水集》。
《題張蒼水集》共有四首,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二首,主要抒發憂國憂民的心情。
“北望中原涕淚多,胡塵慘淡漢山河?!睆埳n水起兵反清,終于為國捐軀;清王朝入主中原,已有200多年。詩里“胡塵”是對清朝政權的蔑稱,這是在反清革命中常用的詞語。說在清政府的統治下,祖國山河無光,人間一片凄涼。言念及此,詩人不禁涕淚縱橫。這是泛指清王朝統治的一般情況,而“盲風晦雨凄其夜,起讀先生正氣歌”則有更加深廣的內涵,是詩人所處特定時代的寫照。大而言之,概括了詩人出生以來甲午戰爭的失敗、變法維新的夭折、八國聯軍的進攻等重大歷史事件。小而言之,1903年清政府勾結帝國主義勢力查封《蘇報》,逮捕章太炎、鄒容入獄事件隱含其間。“上言專制酷,羅網重重強。”“瓜分與豆剖,橫議聲洋洋”(柳亞子《放言》)。封建專制的壓迫和帝國主義的侵略,造成了風雨凄迷、寒夜沉沉的黑暗時代。詩人為祖國的命運、為革命戰友的遭遇而悲痛凄愴。此時此刻,潛心閱讀《張蒼水集》,正是為了汲取營養,得到鼓舞,從而奮起前行。據全祖望所作張蒼水《神道碑銘》云,張蒼水押解杭州,在渡錢塘江時,舟中拾得無名氏詩,上有“此行莫作黃冠想,靜聽文山正氣歌。”張煌言獄中題壁詩亦云:“維彼文山兮,亦羈絏乎燕京。黃冠故鄉兮,非予心之所馨。”“若以擬乎正氣兮,或無愧乎先生。”這里即以《正氣歌》稱譽張蒼水作品,非常貼切。詩中以“涕淚”“慘淡”“凄其”表達憂國憂民的沉痛心情,而一結振奮:“起讀先生正氣歌”,深受其百折不撓,堅持民族氣節的愛國精神鼓舞。
上一篇:[宋]戴復古《頻酌淮河水》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張秀芝《題臨安邸》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