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賀鑄詞《青玉案》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據陶氏涉園影宋本《東山詞》,下同)
賀鑄(1052—1125),字方回,號慶湖遺老,原籍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生長于衛州(今河南省汲縣)。為人豪俠尚氣,不善諂媚權貴,欲立功業而未獲高職。早年做武官,后改文職。以詞著稱,兼具婉約豪放風格,為北宋后期的重要詞人。這首詞是作者晚年幽居蘇州懷人而意味深長的名作。本詞問世以后,一時傳唱,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喜愛。黃庭堅在《寄方回》詩中說:“解道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對此詞十分贊賞。由于作者寫下了這首絕妙的詞作,因此被稱為“賀梅子”(周紫芝《竹坡詩話》)。
詞的上片寫美人去后的悵惘心緒。開頭的“凌波”、“芳塵”,是化用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詩意。但著“目送”兩字,細膩逼真地刻畫出詞人對佳人遠去的一往情深的復雜心態。“錦瑟華年”,這是用李商隱《錦瑟》詩中“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情思,可是因美人不來,無論在室外的月橋花院,還是瑣窗朱戶,都不見她的蹤影,故心中頓時產生一種孤獨寂寞、仿佛年華虛度的傷感,惟有美好的春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心靈的慰藉。這里的“誰與”和“只有”兩字相應,不僅寫出詞人“目送”的外在情態,而且表現了“心隨”的內在意緒。
下片寫春日遲暮,美人不來的閑愁。“碧云冉冉蘅皋暮”,仍化用曹植《洛神賦》“爾乃稅駕乎蘅皋”。在長滿香草的沼澤旁邊他們曾經幽會,但如今凝望,這里景物依舊,天色將晚,而佳人杳無信息。“彩筆”一句,轉寫自身相思悲苦。賀鑄是一位極工于寫情的詞人,這里又把全部感情傾注到佳人身上,不僅毫不客氣地自譽“彩筆”來寫斷腸難遣的癡情,而且運用一系列的比喻把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感情寫得十分具體生動:“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清人劉熙載在《藝概·詞曲概》中說:“其末句好處全在‘試問’句呼起,及與上‘一川’兩句并用耳。或以方回有‘賀梅子’之稱,專賞此句,誤矣。”當然,結末的好處不能孤立地欣賞“梅子黃時雨”一句,因為詞中的一問三疊答已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象,而且富于獨創性。在古代詩句中描寫閑愁的名句很多,但像賀鑄這樣巧妙地運用“博喻”,確是沒有先例的。正如南宋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有云‘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趙嘏云‘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的淺深愁’。李后主云‘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云‘落紅萬點愁如海’是也。賀方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這里絕妙的藝術構想在于既描繪出江南暮春所特有的如畫景物,煙草、風絮、黃梅雨,又以此三者比喻愁緒的紛煩雜亂和無窮無盡,立意新奇而情味深長。《蓼園詞選》謂此詞“后段言幽居腸斷,不盡窮愁,惟見煙草風絮,梅雨如霧,共此旦晚,無非寫其境之郁勃岑寂耳。”從作者晚年隱居蘇州的憂悒心情來看,這樣的理解是切合詞作原意的。
上一篇:韓非子《難一節錄》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戚繼光詩《馬上作》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