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齊天樂 蟬》·王沂孫
王沂孫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移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商,頓成凄楚?謾想薰風,柳絲千萬縷。
王沂孫眼看宋室滅亡,連南宋君后的陵寢也遭到發掘,民族恥辱縈繞心頭,常借物寓情,抒發凄惻之感。
王沂孫這首《齊天樂》,借詠蟬為名,把對南宋朝廷的哀悼與個人身世的傷感打合成一片,寫得哀惻凄怨。
蟬的典故本就和王室有關。據說齊國有個宮女,因受冤屈,非常怨恨,自殺死后化為鳴蟬。所以蟬又別名“齊女”。詞的開頭,“一襟余恨宮魂斷”便是暗用這個典故。用“余恨”、“魂斷”,帶出哀悼之意。第二句“年年翠陰庭樹”,點出是蟬。
“乍咽”兩句,寫蟬聲在樹枝上忽起忽落,蟬影在密葉中乍隱乍現,妙得物情。“重把離愁深訴”,用一句擬人,把蟬的鳴聲想象為訴說離別的愁情。這樣就語帶雙關,使人聯想到南宋滅亡的事實。蟬聲仿佛是人在唱著傷離痛別的亡國哀歌。
“西窗”三句,是說一場秋雨過后,蟬聲更為動聽。它既像玉佩在天空中進響,又像銀箏在名手中彈奏。“調柱”是調整箏的絲弦(柱是擱弦物),這里徑作彈奏解。句中用一“怪”字,表示對動人的蟬聲的驚異。“鏡暗妝殘”兩句,從蟬的形狀著筆。蟬翼象征宮人的鬢發,所以作者在此問道:如今已到了“鏡暗妝殘”的時代,為什么你還梳著那么好看的鬢發呢?
上片分別描寫蟬的鳴聲、蟬的形狀,并在其中暗寓了國亡家破的慘痛。換頭轉從蟬的餐風飲露落筆。用“露”字引出“銅仙鉛淚似洗”暗指宋室淪亡,朝廷寶物盡被劫奪北運。據記載,漢代在長安建筑的金人承露盤,到魏明帝時,被拆毀運往洛陽。詩人李賀為此寫了《金銅仙人辭漢歌》,其中有“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的話,作者因此說,既然承露盤如今已不在了,你這蟬又到哪兒去飲露呢?這就表達了遺民們慘淡的心情。
“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這三句寫蟬,寫人,可謂渾然莫辨。“病翼”指蟬翼,因為節屆清秋,蟬已接近死亡時候,故說“病”,說“驚”,又說“枯形”。“消得”句是說,它還能有多少日子?作者借蟬的生態比喻自己,認為自己經歷了這場亡國的慘變,加上既老且病,已經沒有多少時日好活了。命意更為凄惻。
“余音更苦”三句,說蟬還未停止鳴叫,不過已成“余音”,使人聽了更覺得凄楚。“甚”是疑問詞,意思是你為什么還發出這種可憐的“余音”。“清商”是古樂府的一種,其音多哀怨,故取以為名。
結拍“謾想薰風,柳絲千萬縷”,是用逆筆反面取勢。意思說,到了這個時候還徒然追憶南風吹拂著千萬柳絲的那些日子。這樣結束全文,是十分沉痛的。
通觀全篇,借蟬作喻,確有皇室的影子在,也有遺民的影子在;當然作者自己的影子也在。全篇通過對蟬的聲影的描述,流露了對家國淪亡的傷痛;而且焦點集中,傾向明顯,所以它是寫得成功的。
上一篇:周密《齊天樂蟬》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姜夔《齊天樂》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