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愛更何日,高臺空數層。含啼映雙袖,不忍看西陵。漳河東流無復來,百花輦路為蒼苔。青(清)樓月夜長寂寞,碧云日暮空徘徊(切臺)。君不見鄴中萬事非昔時,古人不在今人悲1。春風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舊宮路。宮中歌舞已浮云(又抱“臺”字),空指行人往來處。
不必沉至,盡題之精義而結體疏淡,令人把玩不置。
【校記】
1.不,《全唐詩》一作“何”。
【箋釋】
[銅雀臺] 亦作“銅爵臺”。漢末建安十五年(220)冬曹操所建。周圍殿屋一百二十間,連接榱棟,侵徹云漢。鑄大孔雀置于樓頂,展翅奮尾,勢若飛動,故名銅雀臺。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古鄴城西北隅。《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建安十五年冬“作銅雀臺”。《樂府詩集》卷三一“銅雀臺”:“一曰《銅雀妓》。《鄴都故事》曰:魏武帝遺命諸子曰:‘吾死之后,葬于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余香可分諸夫人,不命祭吾。妾與伎人,皆著銅雀臺,臺上施六尺床,下穗帳,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屬。每月朝十五,輒向帳前作伎。汝等時登臺,望吾西陵墓田。’故陸機《吊魏武帝文》曰:‘揮清弦而獨奏,薦脯糒而誰嘗?悼穗帳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登雀臺而群悲,佇美目其何望。’……《樂府解題》曰:‘后人悲其意而為之詠也。”《韻語陽秋》卷一九:“魏武陰賊險狠,盜有神器,實竊英雄之名,而臨死之日,乃遺令諸子不忘于葬骨之地,又使伎人著銅雀馴,以歌舞其魂,亦可謂愚矣。”
[西陵] 曹操陵墓所在。《元和郡縣圖志》卷一六“相州鄴縣”:“本漢舊縣,屬魏郡。”“故鄴城,縣東五十步。本春秋時齊桓公所筑也,自漢至高齊,魏郡鄴縣并理之。今按魏武帝受封于此,至文帝受禪,呼此為鄴都……魏武帝西陵,在縣西三十里。”
[漳河] 《元和郡縣圖志》卷一六“相州鄴縣”:“濁漳水,在縣北五里。西門豹為鄴令,引漳水以富魏之河內。后史起為鄴令,又引漳水溉鄴,人歌之曰:‘鄴有賢令,號為史公,決漳水兮灌鄴旁,終古瀉鹵生稻粱。’”又《太平寰宇記》卷五五:相州鄴縣,“濁漳水,在縣東界……此即俗巫為河伯娶婦處。”“長明溝,《水經》云:魏武引漳水入銅雀臺下,伏流入城,謂之長明溝。”
[鄴中萬事] 《元和郡縣圖志》卷一六“相州”:“《禹貢》冀州之域……后漢末,冀州理之,韓馥為冀州牧,居鄴。其后袁紹、曹操因之。建安十七年,冊命操為魏公,居鄴。黃初二年,以廣平、陽平、魏三郡為‘三魏’,長安、譙、許、鄴、洛陽為‘五都’。”因為曹操,鄴亦曾為繁華之都。
【輯評】
《詩辯坻》卷三:文房《銅雀臺》前四句,可作五言一絕,衍作長調,不覺繁縟,便是此君高處。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七:不必嘲笑老瞞,淡淡寫去,自存詩品。
上一篇:《錢起(七十二首)》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觀村人牧山田》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