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李白·古風五十九首①(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是一首以詩論詩之作,詩人批評了建安以來綺麗的詩風,贊頌了唐詩在復古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抒發了詩人對周初清明政治的向往和意欲有所作為的遠大志向。
原文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②?
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③。
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④。
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⑤。
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⑥。
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⑦。
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⑧。
圣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⑨。
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⑩。
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⑪。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⑫。
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⑬。
注釋
①古風:即古體詩。本組詩共59首,內容廣泛,非作于一時一地,而體制相同,故冠以古風。 ②大雅:《詩經》的一部分,共36篇。雅,正,內容主要是對王政興衰的感慨和評論。作:起,指《大雅》中批判現實的精神久不振興。吾衰:這里是孔子自言老去之辭。按,孔子年近七十,刪編《詩》《書》。陳:把民間疾苦以詩的形式向上陳述。 ③王風:《詩經·國風》的一部分,是周代洛邑(今河南洛陽)一帶民歌。王風和上面的大雅,都指整個《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委:丟棄。蔓草:雜亂叢生的草。戰國:我國歷史上一個戰亂頻繁的時代(前475—前221)。荊榛:泛指樹木雜生的樣子。蔓草和荊榛都指文學創作失去了《詩經》精神。 ④龍虎兩句:意指七雄紛爭相互攻擊,至秦終于一統天下。逮,到。 ⑤正聲:剛正堅貞之文,即雅、風等《詩經》傳統。騷人:屈原。因他的代表作《離騷》而稱之為騷人。 ⑥揚馬:揚雄、司馬相如。激頹波:激起《楚辭》的末流。意即揚、馬開創了漢賦,使之廣泛流行起來。 ⑦憲章:指《詩經》確立的作詩法度。淪:沉淪,淪沒。 ⑧建安:東漢末漢獻帝年號(196—220)。綺麗:指建安以后到六朝之時盛行的綺麗華艷的文風。珍:珍惜。 ⑨圣代:唐王朝。元古:指傳說中當作治世典范的堯、舜、禹時代。垂衣:垂衣而治,不用懲罰而天下太平。這里對初唐、盛唐王朝的贊頌。貴清真:文風重視純潔自然,與綺麗相對而言。 ⑩群才:指當時的詩人們。屬:恰,恰逢。休明:美好清明,指政治昌明的時代。躍鱗:龍騰魚躍,形容創作的活躍。 ⑪文質:詩文的形式和內容。炳煥:光彩煥發。眾星:指眾多的作者。秋旻:秋天的天空。全句意為當時的詩文創作有如明朗的秋空中眾星閃耀。 ⑫刪述:整理和編訂當代詩歌。即像孔子一樣借整理典籍以闡明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⑬希圣:仰慕和效法孔子。立:指繼承風、雅傳統精神。獲麟:魯哀公十四年(前841),魯人捕獲一頭麒麟,孔子認為自己的事業也將終結,說:“吾道終矣!”相傳,他編寫《春秋》即于這年絕筆。李白之意則表示自己將像孔子一樣到生命終結時才停筆。
賞讀
首句是全詩的綱領。詩人從春秋戰國寫到秦漢,再到六朝,最后寫到唐代,運用比喻和典故,精煉概括地說明自孔子之后,歷代詩歌都未能恢復到周文王時期的正聲,只有唐代出現了清明的政治,詩歌創作才因之繁榮起來。詩人借此揭示出政治上的衰敗是引起詩歌綺麗崩淪的原因,振興詩歌首先在于實現政治的清明?!拔抑驹趧h述”表明詩人以孔子自許,志在總結戰國以來政治得失,而結尾兩句表明詩人愿意盡有生之年,努力在文學上有所建樹,反映出詩人的崇高理想和追求理想的魄力。
這首詩風格古樸,節奏和緩,用語概括、準確,與詩人奇彩瑰麗、充滿夸飾奇想的其他詩篇不同,表現出詩人的另一種風格。
上一篇:《漢魏六朝詩歌·顏之推·古意二首(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李白·古風五十九首(其三)》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