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侗于奕正2
西堂村而北3,曰畫眉山。產石,墨色,浮質而膩理,入金宮為眉石4,亦曰黛石也。山北十里,平疇良苗,溫泉出焉,泉如湯未至沸時,甃而為池5,以待浴者。泉雖溫乎,其出,能藻,能蟲魚;禾黍早成,早于他之秋再旬6;林后凋,草色久駐,晚于他之秋再旬。資泉之民7,無苦瘍躄8,泉前數武9。有碧霞殿10,單楹板扉。泉而東六十里,大湯山,又一溫泉。再東三里,小湯山,又一溫泉。
1本文選自《帝京景物略》。2劉侗(約1593-約1636):字同人,明末“竟陵派”重要作家。有《龍井崖詩》、《雉草》。于奕正:字司直,明末“竟陵派”作家。劉、于二人合著《帝京景物略》。還曾合著《南京景物略》,未成書,不傳。3西堂村:位于北京市近郊。4金宮:指金朝的宮殿。5甃(zhou):以磚修井。6他:指他處。秋:指秋收。再旬:二十天。7資:取資,憑借。8瘍躄(yangbi):腳有惡性膿瘡而行動不便。9武:古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10碧霞:碧霞元君的簡稱,相傳為泰山女神,宋以后各地多建祠供奉。
【析點】 此篇選自劉侗、于奕正的名著《帝京景物略》。該書廣采博收,取精用弘,記述了北京的城郊景物、名勝古跡、園林寺觀和舊時習俗等,是一部文學性頗濃的方志書。書中所記景物,作者無不親自閱歷,一景一事,一語一字都力求有根有據。此點在此篇中得到充分體現。
短文開篇并不寫泉,而是據游蹤先描繪溫泉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寫畫眉山則又順帶寫出金朝宮人用黛石描眉的歷史故實,既增行文情致,又令人深感此地不同凡俗。接寫溫泉在“平疇良苗”的勝境中汩汩涌出,怡人心神。轉下去直接寫溫泉的部分,以短見長,堪稱妙筆:雖只五句話,卻從不同角度,把溫泉寫得面面俱到:泉可飲,可濯,可療,可養萬物。此地因有溫泉,使禾黍早熟,草木后凋。此等妙處,豈非仙境! 寫泉之后,繼寫道觀。碧霞女神竟犯龍王地界,既寫了當地居民好惡習俗之異,又與開篇寫黛石之筆一樣,映襯出此地實為人間仙界。最后兩句重復出現大小湯山的“又一溫泉”,樸拙中頗見巧思,作者對發現另兩處溫泉的驚喜與賞愛之情溢于言表。
如此精短的幅篇,清新的文筆,冷雋的語言,詳實的寫景敘事,無一難字,無一典故,初讀卻總有些拗口。然而稍稍用心,便品出一股與眾不同的滋味來。“竟陵派”所追求的“幽深孤峭”,大概就是此番境界吧
上一篇:《溫嶠娶妻》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游蘭溪》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