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哨遍①·汪莘》般涉調 哨遍高祖還鄉(節選)睢景臣
近臘景和②,故山可過③,足下聽余述。便自往山中,憩精藍④,與僧飯訖。北涉灞川⑤,明月華映郭⑥,夜登華子岡頭立。嗟輞水淪漣,與月上下⑦,寒山遠火蒙籠。聽林外犬類豹聲雄。更村落誰家鳴夜舂⑧。疏鐘相聞,獨坐此時,多思往日。 噫,記與君同。清流仄徑玉琤琮。攜手賦佳什⑨。往來蘿月松風。只待仲春天,春山可望,山中卉木垂蘿密。見出水輕鯈,點溪白鷺,青皋零露方濕。雉朝飛,麥隴鳴儔匹⑩。念此去非遙莫相失。倘能從我敢相必。天機非子清者,此事非所急。是中有趣殊深,愿子無忽。不能一一。偶因馱檗附吾書,是山人王維摩詰B11。
①哨遍,詞牌名。 ②近臘景和,接近臘月,氣候溫和。 ③故山可過,舊居藍田山很可以一游。 ④精藍,佛寺;僧舍。 ⑤北涉灞川,向北渡過灞水。 ⑥“明月”句,月色清朗,映照著城郭。 ⑦“輞水”二句,輞水泛起漣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隨同起伏。
⑧“聽林”三句,聽那樹林之外的犬吠聲,像野豹一樣粗獷。村子里傳來舂米聲,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 ⑨“攜手”句,你我攙著手吟誦詩歌,共創佳句。 ⑩“見出”五句,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沙鷗,舉動起翅膀,輕點溪面。零露潤濕了青青的草地。麥田里雉鳥在清晨結伴而飛。“偶因”句,因為有載運黃檗的人出山,托他帶給你這封信。
這首詞是作者移用王維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游記而寫成的。
詞的上片主要寫山中夜景。作者開篇點明了時間及自己的看法:“近臘景和,故山可過。”正因如此,所以詞人希望聽他慢慢地說。接著作者就在對寧靜優美的夜色描寫中,印證自己的感受。詞人獨自來到山中,休息在精藍,與那里的僧侶一起用過飯后,就向北渡過灞水。此時月色明朗,清幽的月光照映著城郭。乘著月色登上華子岡,無邊的夜景盡收眼底。嗟,輞水中倒映著月影,與波光粼粼的水面一起上下浮動;遠處寒山上的燈火,朦朦朧朧;犬吠聲格外的粗獷;還有那村落里,也不時傳來舂米聲以及稀疏的鐘聲。好一幅如詩如畫的夜色。此時的作者也不得不獨坐景中,盡情享受這幽靜美好的夜景,任思緒飛揚,讓時光倒淌。
詞的下片主要寫與朋友一起游覽的經歷。狹窄的小路上,有歡騰的溪水相伴,有清風明月為伍。二人攜手,共賦佳作。何等的愜意。他們盼望仲春,“春山可望”。山嶺中,各種花卉與垂蘿交織一起;溪水中,輕鯈騰越,白鷗翻飛;田野中,零露濕青草,雉鳥飛麥隴。好一幅充滿生機的畫面,好一幅山中春色。可惜這些已經離去,只能靠追憶把它記起。倘若還能有這樣的機會,一定與君再重游。然而一切要等機遇,要順從自然,不能強求,不能著急。“是中有趣殊深,愿子無忽。不能一一”輞川的景色實在太美了,這里只是其中的一二。作者把這些美好的回憶重新整理,讓載運黃檗的人把它帶給朋友。署名“山人王維摩詰”,這首詞是縮略王維的一篇小文而成。因而詞也好似一篇游記,描寫了山中的景色,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時又是一封書信,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
綜觀全詞,作者用流暢的筆調,將虛與實結合,昨與今相連,表達了對往事的懷戀,對朋友的思念。
蘿月,藤蘿間的明月,格外的賦有詩意,它被許多文人寫入詩詞中。南朝宋鮑照《月下登樓連句》:“髴髣蘿月光,繽紛篁霧陰。”沉佺期《入少密溪》:“相留且待雞黍熟,夕臥深山蘿月春。”陸培《摸魚兒》:“等蘿月圓時,林楓染候,共爾說幽勝。”汪莘的“蘿月松風。”……蘿月是自然之物,更是文人借以表達感情、塑造意境不可多得的意象。
●哨遍,調見蘇軾詞,亦名《稍遍》。雙片二百零三字,上片十七句五仄韻、四葉韻,下片二十句七仄韻、五葉韻。
●這首詞的內容是縮略王維的游記而成。《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全文內容是: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攜手賦佳什”自然指的是裴迪與王維。
輞川的勝景很多,王維有別墅在輞口,輞水周流舍下,風景最美。“山中”的“山”,就是藍田縣東的藍田山,又名玉山、復車山。裴迪也是盛唐著名詩人,安史之亂前與王維同住在終南山,又在輞川與王維游賞唱和。他倆在輞川唱和的詩,意境幽美,表現了他倆觀察和描繪自然風物的杰出才能,有《輞川集》。
哨遍,既是詞牌名,也是曲牌名。汪莘、蘇軾的《哨遍》是著名的詩詞;睢景臣的《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是曲之代表。
般涉調 哨遍
高祖還鄉(節選)
睢景臣
[耍孩兒]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見一颩人馬到莊門,匹頭里幾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闌套住個迎霜兔,一面旗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一面旗雞學舞,一面旗狗生雙翅,一面旗蛇纏葫蘆。
[五煞]紅漆了叉,銀錚了斧,甜瓜苦瓜黃金鍍,明晃晃馬鐙槍尖上挑,白雪雪鵝毛扇上鋪。這些個喬人物,拿著些不曾見的器仗,穿著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轅條上都是馬,套頂上不見驢,黃羅傘柄天生曲,車前八個天曹判,車后若干遞送夫。更幾個多嬌女,一般穿著,一樣妝梳。
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借一個“無知”的鄉民之口,用“陌生化”的口吻,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高祖的“儀仗隊”。
在他的眼中,皇帝的金鼓樂隊成了“火喬男女”“胡踢蹬”;月旗成了“白胡闌套住個迎霜兔”;日旗成了“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象征權力的“鳳舞旗”“飛虎旗”“蟠龍旗”分別成了“雞學舞”“狗生雙翅”“蛇纏葫蘆”。士兵的兵器與他們常見的“叉”“斧”“甜瓜苦瓜”也沒什么兩樣,只不過“紅漆了”“銀錚了”“黃金渡了”而已。更讓“該鄉民”大惑不解的是:“轅條上都是馬,套頂上不見驢。”全面地向讀者展現了一個農民眼中的皇帝儀仗隊。
作者把莊重威嚴的儀仗隊,寫得荒誕離奇,嬉笑滑稽,借此巧妙地撕下了封建最高統治者神圣不可侵犯的偽面具。
清流仄徑玉琤琮。攜手賦佳什。
上一篇:宋詞《卜算子·張镃》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天香·吳文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