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
脈脈廣川流,驅(qū)馬歷長洲。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fēng)秋。
上官儀是唐初以“綺錯婉媚”著名的詩人。在他的影響下,形成了詩壇上的一派,被號為“上官體”。這首詩雖不代表這一“體”,但卻是即景抒情,不假雕飾的佳作。此詩寫作地點(diǎn),是東都洛陽。時間約在高宗顯慶二年(657)到麟德元年(644)的七年間。當(dāng)時上官儀擔(dān)任著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兼宏文館學(xué)士,實(shí)際上掌握著朝政。上朝的地點(diǎn),應(yīng)該是上陽宮。上陽宮南臨洛水,無論住在東城或南城的官員,要上朝都需要走一段洛堤,而且要經(jīng)過天津橋?yàn)橹鞯娜龢蛞型械膬蓷l沙洲。這就是首二句的具體背景。作者在天未明前,騎馬去上朝,到了洛水邊,脈脈地注視著寬闊的流水,緩緩地經(jīng)過兩條沙洲,然后沿洛堤西行。他是如此從容不迫!這時,也許他在想著什么,詩沒有說,不能臆斷?!皻v長洲”三字,仍寫出了馬行之慢,如果快,就不會留意到“洲”之“長”,甚至感不到“洲”之存在。問題是:既然不著急,何必如此早起?答復(fù)是:惟其起身早,才能不著急。說明“上朝”一事,在他精神上的分量!寧可以早些再早些,決不可以匆促!于是才有“步月”的閑情逸致。而“鵲飛”,“山月”,帶來曉色,“蟬噪”,“野風(fēng)”,引出“秋”涼。有見,有聞,有感覺。這些景物不經(jīng)意地聯(lián)接起來,就造成了一種氣氛,一種境界,因而受到歷代評論家的高度贊賞。
上一篇: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柳淡《河陽橋送別》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