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遲文《與陳伯之書》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 無恙,幸甚幸甚! 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 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圣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于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朱鮪涉血于友于,張繡剚刃于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勛重于當世! 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 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并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 姚泓之盛,面縛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 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北虜僭盜中原, 多歷年所, 惡積禍盈, 理至焦爛。況偽㜸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方當系頸蠻邸,縣首藁街,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 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 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 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據胡刻《文選》本)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撼動過無數人心弦的千古名句,出自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一文。丘遲,字希范,齊梁間人,南齊時曾為殿中郎,入梁任中書侍郎,官至司空從事中郎。他富于才情,八歲就能作文。齊時勸蕭衍(梁武帝)進梁王等文,皆出其手。武帝建立梁朝后,曾作《連珠》詔和,群臣繼作者數十人,又以丘遲所作為最美。他的詩善寫山水,文辭逸麗,鐘嶸《詩品》稱為“占綴映媚,如落花依草”。“又長駢文,是當時著名的文士。丘遲著述傳世不多,據《隋書》記載有《文集》十一卷,其中以《與陳伯之書》最有名,為《梁書》及《南史》所收。《文選》收同代人文不多,然于丘遲此文也予收錄。
義正詞婉,理篤情深,是此文最大的特點。陳伯之初為齊冠軍將軍。梁武帝登位,他據潯陽以抗,旋受招撫,為江州刺史。天監元年(公元502),受屬僚鄧繕、戴永忠慫恿,以為梁兵竭糧乏,不能久持,起兵謀反,敗而投北魏,官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淮南諸軍事,可見是一個素少定志、反復無常的人物。天監四年,武帝命臨川王蕭宏領兵北伐,伯之率兵相距,時丘遲為宏記室,奉命作書招降伯之。要在兩軍對壘情勢一觸即發的情況下,以一紙書信力挽狂瀾,說服反復無常的強敵,實非易事。丘遲為了達到勸降的目的,于遣詞造句頗費斟酌。他首先肯定陳伯之早先歸梁之明智,通過比較其在梁地位之顯赫,待遇之優厚,與事魏奔亡屈膝之卑微兩端,以挫其銳氣;并明言武帝知其所以反的根由,以消除其敵意; 接著用漢魏君主不咎既往寬待叛臣作比,說明當今梁帝也能尚賢任能、法外開恩,以釋其顧慮; 由此而述及陳伯之在梁廬墓家室的受到保護,“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以及梁朝其他功臣名將如何受到優厚待遇如何澤及子孫,以促起陳伯之懷戀、向往故國之心。在上述層層鋪墊基礎上,接著再著重分析敵我雙方的形勢,指出北魏政權自相殘亂,置身于其間恰如魚游沸鼎,燕巢飛幕,危亡在即,以敦促其翻然改圖。嚴正的理辭與描寫親人故舊、故國風物的情辭相輔相成,所起的效果實在不可限量。本來,書信不同于檄移,不能一任義理宣昭,更當有委婉言辭與之相應。這里對江南風物的描繪確實用心良苦,它“中人痛癢”、“是慰籍語,都中情實”(《評選四六法海》引孫月峰語),而絲毫不覺得牽強。當然,伯之降梁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丘遲此書譴責與規勸并舉: 既闡明梁朝的政策,又指出其個人出路; 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 既曉之以利害,又臨之以聲威,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不能不說對其產生重要的影響。當日,后漢隗囂、楊廣等人背反朝廷,竇融、馬援均有書責讓曉勸,其文俱在,但是多以大義相責,曉以利害,而于感情方面有所欠缺。比之丘遲所作高下不難分辨。晚唐詩人錢翊《春恨》詩謂: “負罪將軍在北朝,秦淮芳草綠迢迢。高臺愛妾魂銷盡,始得丘遲為一招。”也是對丘遲此書情真理切的稱賞。
六朝盛行駢體文, 上自朝廷詔令, 下至士大夫箋書, 皆好用儷體。駢體講究屬辭比事與偶對聲律的精切,上者斐然成章,下者競事藻飾。丘遲此書則別具風貌,他不僅文采斐然,語言則更趨清脫。就文中偶對而言,有四四、六六、七七等句式,單行與復疊偶句交錯使用,輔之以“之”、“于”、“而”、“以”等富于表達力的虛詞,再雜以散化的文句,既收到由取類相從而使意義相扶的功效,又造成了文章發端、轉折、承接的自然通暢,對此,清人蔣士銓有高度評價,指出欣賞此文“須玩其離合斷續之法,勿徒炫其藻繪也”(《評選四六法海》)。也正是由于離合斷續的得法,還造成文章節奏錯落聲調鏗鏘的整體效果。聲調鏗鏘最本質的體現是字音的處理,丘遲于此也多有經心,故書中文句常常平仄相替,讀來朗朗上口,如“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等句,仄仄平平,仄平仄(之)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之)仄,就很諧暢,其他地方也多如此。再以用事而言,大多貼切生動。陳伯之是一個武人,丘遲就多用歷代名將的典故,如因其行事與三國張繡、東漢朱鮪有相似處,故用曹操、光武建大事不忌小怨,仍任用張、朱之典以打動之,很有說服力; 以廉頗思用故國,吳起留戀守土以說之,也很有感染力。至于融會故事、暗用典故的地方也很多,一樣貼切生動。如“將軍勇冠三軍,才為出世,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一句,暗用陳涉、李陵故事,陳涉有語,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見《史記·陳涉世家》)。蘇武投書李陵,謂“每念足下,才為世生,器為時出”(《報李陵書》)。陳涉反秦,立志高遠,為有志之士能稱道。李陵叛漢,實出無奈,且其降前勇敢作戰,也有足以壯人氣概者,丘遲以兩人作比,伯之自然能接受。描寫江南風物的藝術表現更是非常成功的。它擇取景物有以一當十之長,一二尋常字眼,渲染出一片暮春氣氛,其意境與江淹《恨賦》頗相吻合。傳為李陵的《與蘇武書》有“涼秋九月,塞外草衰,……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起聽之,不覺淚下”之句,與之相映正復成趣(參看錢鐘書 《管錐編》)。
《與陳伯之書》為丘遲帶來很大的聲譽。他為當時及后世文學史家、選家所稱道,很大程度上說是賴此一篇,以至清人吳汝綸有《代陳伯之答丘遲書》一文(見《吳摯甫文集》),代伯之道心曲,雖體法桐城,然丘遲此書影響于此可見一斑。
上一篇:孔融文《與曹操論盛孝章書》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散文·歐陽修文《與高司諫書》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