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憶舍弟》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短詩的核心是一個“憶”字,憶的時間是秋天的“月夜”,憶的對象是“舍弟”。詩的前四句,寫的是時間,通過“戍鼓”、“雁聲”兩種聲音和“露”“白”“月”“明”兩種色彩勾勒出一幅邊塞秋夜圖。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是乾元二年(759)秋天作者流寓秦州的時候。秦州的邊地風光,作者凄涼的心境,也都流溢于字里行間。流寓邊地的作者思鄉之情切,由思鄉到思念他的幾位弟弟。月光普照大地,本來是一樣的;由于作者思鄉之情深切,所以認為是“月是故鄉明”,從而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詩的下半段介紹“憶”弟的情形與原由。據《通鑒·唐紀37》》載,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洛陽,齊、汝、鄭、滑等州都在戰亂之中。作者的三位弟弟杜穎、杜觀、杜豐都遠在東部地區,彼此不通信息,所以說“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作者寄書去常無下落,而且又是“未休兵”之時,生死茫茫更難預料?!皼r乃”二字,寄托著作者對弟弟的手足之情和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其深意正在于此。
全詩的意境凄楚感人。詩人將個人的家庭遭際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來描寫,語言樸實自然,辭淺而情深,尤其“月夜”與“憶弟”聯系緊密,做到了情與景交融,哀感動人。王嗣奭《杜臆》解云: “對明月而憶弟,覺露增其白,但月不如故鄉之明,憶在故鄉兄弟也無故也;蓋情異而景為之變也。”這首短詩,每一句都蘊蓄著豐富的內涵,句句寫景言事,句句抒感含情,飽和著濃郁的詩情,耐人吟味。
上一篇:劉方平《月夜》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權德輿《雜興》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