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木蘭花慢》·辛棄疾
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
辛棄疾
漢中開漢業,問此地、是耶非?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安得車輪四角,不堪帶減腰圍。
本篇是作者送別友人感懷而作。淳熙八年(1181)秋,江南西路轉運判官張仲固赴任興元,辛棄疾當時任江西安撫使,他在送別的酒席上寫下了這首詞。詞中抒發了追求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抨擊了南宋王朝妥協投降的錯誤政策,對友人張仲固寄托很大的希望。
張仲固赴任的興元,正是古代的漢中。辛棄疾之所以在興元和漢中這一地名上大作文章,并非一般的歷史聯想,乃是有感而發。作者肯定劉邦不甘心偏安一隅,而是把漢中作為暫時立足的基地,目的是力圖進取,其含義是在諷刺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放棄中原大片領土。
“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兩句,正是南宋統治者長期妥協投降的真實寫照。“山川滿目淚沾衣”諸句,明確地抒寫了作者面對山河破碎的悲憤心情。詞中歌頌劉邦“劍指三秦”、“一戰東歸”,反映了詩人盼望能夠有劉邦那樣的帝王出現,以便率兵北伐,收復失地,統一中國。同時,他還鼓勵張仲固能像張良那樣,輔佐朝廷,為收復失地做出具體貢獻。
下片在此背景上又分兩層來寫。一是希望張仲固能像張良那樣,施展自己的全部才能,打破不戰而和的局面: “小試去征西。”最后一層才落實到送別,形象地寫出了作者與張仲固之間的深厚友情。
上一篇: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木蘭花慢》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