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晚霞》原文與賞析
朱熹
日落西南第幾峰?斷霞千里抹殘紅。
上方杰閣憑欄處,欲盡余暉怯晚風。
乾道三年 (1167) 8月,朱熹到衡山訪學者張栻,11月,同張栻、林用中游衡岳,七天之內,三人共作紀游詩149首。此詩抒寫上封寺之穹林閣上觀日落、賞晚霞情景。上封寺,在祝融峰頂,隋前為光天觀,系道觀,大業年間改此名,為著名佛寺。潘未《上封寺觀雪》詩云:“名藍高踞祝融巔”指此。穹林閣在上封寺,南宋胡寅居此時以韓愈語“云壁潭潭,穹林攸擢”中“穹林”二字名之。當為衡岳至高處。
首從日落著筆:“日落西南第幾峰?”描寫日落,并表贊嘆之情。謝濟世《登祝融峰》云:“五岳群推南岳雄,祝融南岳最高峰。”可見南岳衡山雄甲天下,祝融乃五岳第一高峰。上封寺穹林閣之高則可想而知。陳鐘英《南岳》詩又云:“參差七十二芙蓉,回望峰峰拱祝融。”可見衡山之磅礴與祝融之形勝。置身視野無比開闊的穹林閣上,放眼夕陽沉落的西南,峰巒連綿,蒼山如海,你可知道這一輪紅日,是沉落在衡岳的第幾峰巒之后? 看似反詰,實為贊嘆。
當這金烏西沉的時刻,片片紅霞在千里晴空鋪展。“斷霞”二字,見云霞之鱗比櫛次,“千里”言其開闊,“抹殘紅”三字,歌詠這滿天的紅霞,絢麗如畫,實為暗寓。面對這遠近峰巒,滿天霞彩,人們不禁發出“夕陽無限好”的喟嘆,且聯想“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句) 的名句來。
第三句“上方杰閣憑欄處”,交代詩人立足點。上方,道家所謂天界,《云芨七簽》:“上方九天之上”。杜詩《山寺》有“上方重閣晚”句。杰閣,指穹林閣。憑欄處,即觀日落與晚霞之處,出現詩人自我形象。此句補足一、二句,是一提頓,折出第四句來。
“欲盡余暉”四字,可見詩人為大自然奇觀陶醉,欲窮盡落日余暉不忍歸去之心神。“怯晚風”,乃夕陽西下之時,詩人置身上方杰閣凜然生寒的感受。意味著不得不結束這一日的登臨,將留連不舍,踏上歸途。
全詩前二句正面描繪日落、蒼山與晚霞,第二句為點題之筆。后二句交代立足點,表達被無限風光陶醉、不禁凜然生寒,不得不踏上歸途的留連忘返的心情。“怯晚風”三字收束全詩,令人聯想祖詠《終南山望余雪》“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句。祖詩乃城中望雪,日暮生寒,此詩則系日落時分,“高處不勝寒”感受。唱嘆有致,字字璣珠,余音不絕,令人回味無窮。
上一篇:王士禎《晚登夔州府東城樓望八陣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李白《望九華山贈青陽韋仲堪》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