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壯哉昆侖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
中有云氣隨飛龍。
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
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王宰,唐代著名畫家,居四川,善畫山水樹石。曾畫四時屏風,為人稱尚。他的用筆被評為“巧密”。
詩的前四句,詩人以贊許肯定的口氣,寫了畫家的畫風和為人?!笆铡薄ⅰ拔迦铡眱删浔憩F畫家對藝術的嚴肅認真,不計時間,不草草從事,也正是“巧密”的具體說明。能事,指高超的畫藝,他之作畫“不受相促迫”,否則可能失掉畫家的真性情真感受,也不能發揮他的“巧密”特點。他和當時另一位畫家韋偃表現了不同的畫風,韋偃似乎是不著心力,一揮而就,他則精雕細琢,慢慢地來。
畫面應當是以寫山為主,或山占據了主要位置,因此才叫“昆侖方壺圖”。昆侖在西,方壺在東(傳說中的東海仙島),這是夸贊山的遠勢。赤岸是地名,詩人用了《七發》詩中“凌赤岸,篲扶?!钡木湟狻Ec山相襯的是水,水流到比日本還遠的東方,直流到天邊——通到銀河。山水之上則是云,云氣似隨飛龍在飄動。
“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边@兩句是補敘圖中近景。“浦溆”,水邊。“亞”,壓彎。寫風大,故水上洪濤大作,山木被吹得傾斜低垂,舟人漁子正停舟岸邊避風。
“咫尺應須論萬里”,是王宰山水“尤工遠勢”特點的概括。咫尺之幅,圖萬里之遙,因此它可謂一精警的畫論。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辈⒅莓a的剪刀,最鋒利,詩人看畫入神,竟想把畫剪下一段,帶回家去繼續欣賞。詩人說想剪畫,既表示對畫的高度贊美,又照應題目“戲”字,顯得饒有風趣。又由于“戲”,故又著力于想象,不言剪畫,而言剪水。因此它也啟發了某些詩人的山水詩寫作。
(前四句)四句好事,鑒賞家極在行、極知趣語,高手死心矣。(鐘評)高士行徑,自無畫匠氣。(譚評) (鐘惺 譚元春《詩歸》卷二十)
佘謂王之畫,只“咫尺”、“萬里”盡之。題云“山水圖”,而詩換以“昆侖方壺圖”,方壺東極,昆侖西極,蓋就圖中遠景極言之,非真畫昆侖方壺也;若果爾,則與作《六合賦》者同癡矣。中舉“巴陵洞庭”,而東極于日本之東,西極于赤水之西,而直與銀河通,廣遠如此,正根“昆侖方壺”來;而后面收之以咫尺萬里,盡之矣。中間“云”“龍”“風”“木”,“舟人”“漁子”,“浦溆” “洪濤”,又變出許多花草來,筆端之畫,妙已入神矣。……收語斬截,妙極。狀其遠,則東西極于天際,吳淞江亦不小,而咫尺中欲剪其半,故云“戲題”。(王嗣奭《杜臆》卷四)
首六句出題,品高則畫自高,故先推畫品,次落圖名,得爭上流法。中五句,敘畫正文,即上所謂“壯哉”,下所謂“遠勢”也。本寫水勢,兼帶風勢,筆墨生動。末四,詠嘆以束前文?!把傻谩?,猶云何處得來,非有待將來之辭。言此非復筆墨之技,直是覓得“快剪”,剪來“江水”也。詩至此,亦化作煙波一片矣。
(浦起龍《讀杜心解》卷二)
上一篇:《感遇三十八首(選二)·陳子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房兵曹胡馬·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