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望湘人(厭鶯聲到枕)》
春思
厭鶯聲到枕,花氣動簾,醉魂愁夢相半。被惜余薰,帶驚剩眼②,幾許傷春春晚。淚竹③痕鮮,佩蘭④香老,湘天⑤濃暖。記小江、風月佳時,屢約非煙⑥游伴。
須信鸞、弦⑦易斷,奈云和再鼓,曲終人遠⑧。認羅襪⑨無蹤,舊處弄波清淺。青翰棹艤,白蘋洲畔⑩。盡目臨皋飛觀。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
【注釋】
①望湘人:賀鑄自度曲。
②剩眼:指腰帶上空出的孔眼。此用沈郎(沈約)腰瘦事。
③淚竹:堯有二女,為舜妃。舜死,二女灑淚竹上,淚皆成斑,是為斑竹,又稱湘妃竹。
④佩蘭: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為佩”。
⑤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帶。
⑥非煙:有二說。一說即彩云。一說即步飛煙。唐人皇甫枚有《飛煙傳》,謂武公業之愛妾步飛煙,與比鄰趙象私通情意。事發,為公業答斃。
⑦鸞弦:以鸞膠續弦,后謂男子再娶為續弦。此借指詞人情事。
⑧奈何二句:謂鼓曲之人已去。云和,山名,以產琴瑟著稱,后遂以為琴瑟之類樂器的通稱。曲終人遠,唐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
⑨羅襪:用《洛神賦》語意,代指情侶。
⑩青翰二句:泊舟白蘋洲畔。青翰,船名。艤,船攏岸。
【評點】
沈際飛評《草堂詩余正集》:鶯自聲而到枕,花何氣而動簾?可稱葩藻。“厭”字嶙峋。又:曲意不斷,折中有折。又:厭鶯而幸燕,文人無賴。
黃蓼園《蓼園詞選》:意致濃腴,得《騷》、《辨》之遺韻。方回以孝惠皇后族孫通判泗州,又太平州,退居吳下,自號慶湖居士。張文潛稱其樂府“妙絕一世”、“幽索如屈宋,悲壯如蘇李”,斷推此種。
又釋“非煙”曰:咸通中;臨淮武公業愛妾步飛煙,善秦聲,好文章。
李攀龍:詞雖婉麗,意實展轉不盡,誦之隱隱如奏清廟朱弦,一唱三嘆。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但標題“春思”,而“鶯弦易斷”自來多詠悼亡,觀其《思越人》詞“頭白鴛鴦失伴飛”等句,此詞當有望廬思人之感,非泛寫“春思”也。題意重在起筆之“厭”字,“鶯聲”、“花氣”,正娛賞之時,而轉“厭”其攪人“愁夢”,乃極寫“傷春”之情緒。“淚竹”三句筆勢展布,且凄艷動人。上闋既云“蘭”、“竹”、“湘天”,后又云“羅襪”凌波,則所思者當在水一方,想象于湘云楚雨間也。
上一篇:賀鑄《望湘人(厭鶯聲到枕)》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汪莘《杏花天(有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