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陸游·水龍吟》陸 游
陸 游
榮南作①
樽前花底尋春處,堪嘆心情全減。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遠。那更今年,瘴煙蠻雨,夜郎江畔②。漫倚樓橫笛③,臨窗看鏡,時揮涕,驚流轉。花落月明庭院。悄無言、魂消腸斷。憑肩攜手,當時曾效,畫梁棲燕④。見說新來,網縈塵暗,舞衫歌扇⑤。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徑,怕啼鶯見。
注釋 ①榮南:即榮州。②夜郎:陸游在榮州所作詩,屢謂之夜郎。《太平御覽·榮州》下引《九州要記》曰:“和義郡,古夜郎之地。”③倚樓橫笛:唐趙嘏《長安秋望》:“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④畫梁棲燕:唐沈佺期《古意》:“盧家少婦郁金香,海燕雙棲玳瑁梁。”詞人化用,喻意夫妻雙宿雙飛,伉儷相得。⑤“網縈”二句:蘇軾《答陳述古二首》:“聞道使君歸去后,舞衫歌扇總生塵。”
烹茶洗硯圖 【清】錢慧安 上海博物館藏
鑒賞 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時陸游50歲,是調往榮州的第二年。陸游的詞風格多樣,有不少寫得清麗纏綿,但詞中并不是一味剪紅刻翠,而是常常寓意著深沉的人生感受,本詞即是其中之一。
上闋首句言尋春于“樽前花底”,開啟全文。春到之時,波光粼粼,綠草青青,百花爭艷,根本不需到樽前與花底去尋。可見詞人不是未尋到春意,而是縱然眼見得楊柳如煙,耳聽得燕子旖旎,心里卻感覺不到春意,感覺不到希望和溫暖,只得借酒消愁,對花獨酌。可惜這大好春光自己卻沒有作為,心情不似春光好,情緒非常低落。美好春日,詞人心情為何如此低落?下文給出了解釋。詞人遠離家鄉,一人漂泊在外,只有濁酒和浮云相伴,佳人更遠在天邊,孤獨之感彌漫于萬事萬物。這位佳人,想必就是唐琬吧。“夢斷香銷四十年”,陸游即使到了晚年也沒有忘懷與唐氏的這段感情,貶官在外,孤獨飄零的時候,對于唐氏的思念恐怕只能有增無減。更何況現在,處身于“瘴煙蠻雨”之地,離京城又遠,報國無門,畢生志向無法實現,在凄風苦雨之中,百無聊賴之時,只能獨自倚樓,吹響橫笛,借哀怨凄涼的笛聲表達自己的無限惆悵。“臨窗看鏡”,猛然發現自己已經“一事無成霜鬢侵”,如此蒼老,如此哀傷,禁不住老淚滾滾,百結愁腸。對唐氏的愛戀與愧疚,對自身無法施展抱負的絕望,對國運前途的擔憂,那一份難過、恐慌與凄涼,怎是一個苦字說得盡!
下闋,時間轉換,已到花落月明時刻。美麗的花朵已經被雨打散,被風吹落,恰似佳人與理想,都遙不可及。努力過,抗爭過,但是沒有辦法,無可奈何,花落去,人遠離,千言萬語只能化做無聲的嘆息,唯胸中翻起千層浪,消魂斷腸。淚水模糊間,仿佛又回到當年,與唐琬并肩攜手,雙宿雙飛,琴瑟相和,伉儷相得,然而好夢易醒。“見說”以后,詞人以思婦自喻。因愛人帶走了思婦所有的感情,所以思婦不再跳舞,不再歌唱,舞衫已被網縈,歌扇也已塵暗,代指唐氏被翁姑驅趕后,后續的王氏卻不能取代唐琬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歡聲笑語從此斷絕。婦人日夜思夫,卻不知自己的愛人何時回來,只能日漸老去,忠貞之情躍然紙上。春天到來,婦人走在花間小路上,對比著大好春光與斗艷的百花,自己也覺得憔悴不堪,更害怕被善于歌唱又小巧美麗的黃鶯見到。這幾句活化出一位怨婦對愛人的思念和年華老去的惆悵,這不也正是詞人的惆悵嗎?詞人縱有著對唐氏的愛戀,卻不能和她共度此生,自己已經慢慢老了,佳人終不可得,志向也無法實現,又怎是一個愁字寫得盡!
本詞借春日之景反襯出詞人心中對佳人的追思與對前途的迷惘,又以思婦自喻,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終生不渝的情感和無限的惆悵之情,一唱三嘆,感情真摯。(張力)
集評 明·毛晉:“楊用修云:‘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雄慨處似東坡。’予謂超爽處更似稼軒耳。”(《放翁詞跋》)
上一篇:《兩宋詞·周邦彥·水龍吟》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辛棄疾·水龍吟》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