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鱓
正是烹葵八月天,今年雞黍足秋田。
布袍未典官糧納,敢謂村愚是古仙。
李鱓(shan,1686—1762),清著名書畫家。字宗揚,號復堂、懊道人。興化(今屬江蘇)人。康熙間舉人,曾為宮廷畫家、滕縣(今屬山東)知縣,均因不合時宜而免職。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擅畫花卉蟲鳥,起初畫法工致,后趨向粗筆寫意,復見石濤作品,遂用破筆潑墨作畫,風格一變。 與汪士慎、高翔、金農、黃慎、鄭燮、李方膺、 羅聘合稱“揚州八怪”。書法古樸,有金石氣。傳世畫作有《秋葵雞石圖》、《石畔秋英圖》、 《紫藤花石圖》、 《傲霜圖》、《風荷圖》、《秋葵圖》、 《松柏蘭石圖》等。
圖畫一塊丑石,一只母雞,一株秋葵,構圖運筆均極簡練,其深刻的寓意全靠題畫詩來表達。
秋葵,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嫩朔果可作蔬菜。詩意是說,正當采葵烹食的八月金秋季節,今年秋田中小米豐足,母雞也長得十分肥碩。我未拿布袍去典當,公糧已經交足,可以說我這樣的鄉村愚民簡直像古仙一樣無憂無慮了。
詩的表面意思是寫作者知足自在的樂趣的。但其實牢騷就隱藏在詩的背后,我們必須從反面來體會。
因為今年是碰上了“雞黍足”的年景,所以這位“村愚”才能在“布袍未典”的情況下納足官糧,并感到自己簡直是“古仙”。那么,碰上災荒之年他將怎么辦呢?恐怕連布袍典盡還納不足官糧吧?到那時,他將惶惶不可終日,哪有心思去自比“古仙”?
這首詩所采用的是“反面敷粉法”。這種方法如運用得好,是頗為耐人尋味的。
上一篇:《題秋葵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秋風紈扇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