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賀新郎①·劉克莊》北望神州路
北望神州路
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作、握蛇騎虎②。君去京東豪杰喜,想投戈③、下拜真吾父。談笑里,定齊魯。 兩河蕭瑟惟④狐兔。問當(dāng)年、祖生去后,有人來否。多少新亭⑤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算事業(yè)、須由人做。應(yīng)笑書生心膽怯,向車中、閉置如新婦。空目送,塞鴻⑥去。
①賀新郎,詞牌名。 ②握蛇騎虎,手拿著蛇,胯下騎著虎。比喻和可怕的事物相處。 ③戈,古代的一種兵器。 ④惟,只有。 ⑤新亭,送別的路邊亭子。 ⑥鴻,鴻雁,大雁。
這首詞是送友人陳子華之作,詞作手法奇特,風(fēng)格迥異。開篇一句“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令人感覺突兀,發(fā)出疑問引人深思。身在南國偏安一時,北國故土、眷顧留戀,詞人以憂患殷期的心仰望北方,期望收復(fù)失去的河山,重歸故里。“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作、握蛇騎虎”,詞人寫道,應(yīng)當(dāng)胸懷英雄壯舉,海納天下俊杰,舉國力量收復(fù)失地。詞人崇尚宗澤大義凜然,卻又有大眼光識人、用人的膽略和能力。友人陳子華,曾主張積極招撫中原地區(qū)的義軍。這正是宗澤的壯舉之處,詞人倍加贊賞。詞人倡導(dǎo),如能夠胸懷國家、正確團(tuán)結(jié)、運用義軍的力量,抗金是充滿希望的。故此詞人在送陳子華赴前線真州時,囑咐認(rèn)真地面對這個關(guān)系國家安危存亡的重大問題,才在首句發(fā)此疑問感慨。典故之中,作者清晰地批判無能的投降派。兩種形象,鮮明、強(qiáng)烈的對照,情理所到力度無比遒壯。詞人希望陳子華效法宗澤,凝聚人心,使豪杰英才歡欣鼓舞,揮灑自如勢不可擋,收復(fù)、安定齊魯?shù)亍?/p>
下片情感起落跌宕,引人入勝。“兩淮蕭瑟惟狐兔。問當(dāng)年、祖生去后,有人來否?”寫出國土淪喪,凄清悲涼,人煙稀少,狐兔出入的情景;人們盼望祖逖那樣的志士,發(fā)揮雄才偉略,率義士才俊報效國家。訴說之時,傷心悲絕。“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此句悲憤之情油然而生,也為國運興衰憂心忡忡。但接下來語調(diào)情感隨之一變:“算事業(yè)須由人做。”明確國家事業(yè)不須頹喪,要充滿信心,和上片的思想感情相呼應(yīng)。“應(yīng)笑書生心膽怯,向車中、閉置如新婦”寫詞人痛斥并否定文弱妥協(xié)的亡國行為,囑托陳子華要勇于率眾一起報國。“空目送,塞鴻去”這句雖簡練,但表達(dá)出了心中落寞凄涼,話別友人言簡情深。詞尾一句,別離傷情渾然一體,余味不絕,力量精到。
●劉克莊(1187~1269)初名灼,字潛夫,號后村,謚文定,莆田人。詩學(xué)晚唐,為江湖派大家,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二百卷,內(nèi)長短句五卷。馮煦《蒿庵論詞》:“后村詞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其生于南渡,拳拳君國,似放翁。志在有為,不欲以詞人自域,似稼軒。”
代表詞作有:《沁園春·何處相逢》《木蘭花慢·海濱蓑笠叟》《滿江紅·金甲雕戈》《賀新郎·北望神州路》等。
●賀新郎,參見第306頁相關(guān)介紹。
●宗澤。愛國將領(lǐng),為抗擊金軍,招撫了義軍首領(lǐng)王善、楊進(jìn)等人,因為敢于招撫“寇盜”的義軍,能夠良好地組織領(lǐng)導(dǎo)、“駕馭”他們,從而壯大抗金的力量,影響極大,聲威遠(yuǎn)及八方,百姓士兵都崇拜他,稱之為“宗爺爺”。
贈別友人,抒發(fā)愛國情懷的詩作歷來不乏,唐代李頎作品中景情交融,詩作中勉勵故人立志報國、不虛一生。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關(guān)城樹色催寒盡,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詩句開篇,離愁別緒氣息濃濃,景色悲涼鴻雁哀鳴,使人愁在心頭,送客傷感顯現(xiàn)無遺。樹色枯黃,秋風(fēng)蕭瑟,使人感到寒涼的秋意,凄婉憂愁的意象自然地流露出來。詩作最佳之處在于離愁抒懷之后,展露勉勵關(guān)懷的意境。詩人勸慰友人,長安樂趣多多,千萬要志存高遠(yuǎn),為國報效,不要醉生夢死、虛度此生。
這首詩作,正暗合了劉克莊送友人陳子華之作《賀新郎·北望神州路》。陳子華異地就任,臨別時詞人直抒衷腸,勸勉友人效法宗澤,維護(hù)一方百姓,頂天立地,衛(wèi)國效命。這一詩一詞,異曲同工,清晰地表達(dá)了主人翁一腔愛國志、一片忠心情。
南宋詞人常以“北”為意象,表達(dá)憂國復(fù)國情感。詞人通過“北望”崇尚英烈、痛罵無恥,愛國情感傾瀉出來。
問當(dāng)年、祖生去后,有人來否。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上一篇:宋詞《謁金門·陳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賀新郎·盧祖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