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焯·玉樓春》原文賞析
梅花過了仍風(fēng)雨,著意傷春天不許。西園詞酒去年同,別是一番惆悵處。
一枝照水渾無語,日見花飛隨水去。斷紅還逐晚潮回,相映枝頭紅更苦。
此詞之題旨為傷春,開頭兩句即已點明: “梅花過了仍風(fēng)雨,著意傷春天不許?!泵坊ū緸閳蟠菏拐撸ㄊ乱堰^,可見春光已近尾聲,但惱人天氣仍是風(fēng)風(fēng)雨雨,則闌珊春光亦將不能久留。開頭一句用加倍法寫憂風(fēng)憂雨,惜春愛春之情?!皞骸弊鳛橐环N特定的情緒,深深積淀了中國士大夫特有的審美趣味,是一種苦澀的甜蜜,可愛的傷心; 傷春即是對美好事物不能長存的惋惜,是一種反思,是一種回味,是一種聯(lián)想,在或淡或濃的惆悵處涌起美的傷感,所以古代文人往往有意尋找觸發(fā)傷春之思的媒介,借傷春來排遣心中的積郁。但而今,殘春亦將過去,詩人雖執(zhí)著地尋找春天殘存的美,無奈連一點零落之美也很難找到,故曰:“著意傷春天不許”。因春光消逝而聯(lián)想到年華流逝。接下來兩句便由“傷春” 轉(zhuǎn)為“傷往事”了。“西園詞酒去年同,別是一番惆悵處?!蔽鲌@是魏武帝所筑園林,常有文人學(xué)士雅集于此,后多以代指文人聚會處。又是西園聚會,拈韻題詠,登高賦詩,飲酒填詞,一年一度,節(jié)物風(fēng)光無多改,但故園再游,卻自然會引發(fā)勝地不常,盛筵難再,歲月無多之嘆,心中另有一番滋味。這“惆悵”含義廣泛,或傷事,或嘆時,或懷友,或憶舊,作者沒有明言,只是蘊(yùn)蓄涵茹于心中,讀者亦自可憑獨(dú)有之體會感發(fā)呼應(yīng)。
“一枝照水渾無語,日見花飛隨水去。斷紅還逐晚潮回,相映枝頭紅更苦?!币蛟~人著意尋找,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點殘春,“一枝照水”寫水邊未謝之花,但只有一枝,亦屬可憐?!皽啛o語”以擬人手法,寫花之神情,似乎花本無可語,而胸有萬般感慨,無可抒發(fā),唯默然照水而已。枝頭殘花已是如此孤獨(dú),又時時見到凋謝之花隨水流去,連類感物,情何以堪。結(jié)尾兩句再將未謝之花與已謝之花綰合在一起比照。晚霞,斷紅,回潮,枝頭一點殘花,組成一幅絢麗而傷感的畫面。落花只有隨水浮沉,任人播弄,枝頭花從中見到了自己來日的命運(yùn),因人及己,更增悲嘆,瞻望將來,不寒而栗。這就是“紅更苦”的原因。
這首詞通過一枝殘花寫暮春之傷情,作者全身心沉浸在對象物中,揣摩體察,體物賦情,托物寄情,將人的感情與花的神情融合一體。詞的下片沒有刻意于描摹花的形狀、色澤,而是著意寫花的精神氣質(zhì),詩人不即不離之筆,把花之愁苦之態(tài)寫得若隱若現(xiàn),十分傳神。
另外,詞人在使用擬人手法的同時,也交叉重疊地使用了襯托比照法,以增加感染力,那水邊枝頭一點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在夕陽,斷紅,流水的整體映襯下,就顯得格外凄清。
上一篇:《止嵓·點絳唇》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士禎·玉聯(lián)環(huán)》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