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周頤十首·鷓鴣天》原文賞析
重陽不登高示綿初、密文兩女
秋是愁鄉(xiāng)雁不來,登高何望只風(fēng)埃。暫時楓葉濃如錦,何處萸囊避得災(zāi)!
憐霸業(yè),委荒萊,即今戲馬亦無臺。何如偃蹇東籬下,猶有南山照酒杯。
這是給綿初、密文二女之作,詞寫“重陽不登高”的原因,寄托蒼涼的感慨。題下原有注曰: “客有作重陽詞者,用‘避災(zāi)’ 字,此字不易用也。”
“秋是愁鄉(xiāng)雁不來,登高何望只風(fēng)埃?!笔拙洹扒铩弊贮c季節(jié),與題“重陽”暗合,為下文寫景作鋪墊;“愁”字為通篇抒情、議論定下基調(diào)。每年秋分,鴻雁南飛,北方見不到它們的蹤影,這本是自然現(xiàn)象。作者把這一自然現(xiàn)象跟自己的情懷結(jié)合起來,使它帶有濃重的主觀感情色彩。鴻雁自漢代蘇武以后被視為傳書的使者,“雁不來”即是家書不到,這是“愁”的一個原因。重陽佳節(jié),作客異鄉(xiāng),家書不到,登高亦徒增思親之情罷了,何況漠漠長空,風(fēng)埃陣陣,登高而無所望。兩句緊扣詞題,寫“重陽不登高”的原因。下面兩句繼續(xù)就此生發(fā): “暫時楓葉濃如錦,何處萸囊避得災(zāi)! ”是不是原野就沒有可觀賞之景。不是的。楓葉紅霜,紅葉遍野,色濃如錦,要是詩人杜牧,便會發(fā)出“霜葉紅于二月花”(《山行》)的贊嘆。然而作者無心欣賞楓葉之美,只想到這美之短暫?!皶簳r”一句,雖設(shè)色濃艷,但以“暫時”領(lǐng)起,便帶有無限的蒼涼之感——這色“濃如錦”的楓葉,非但不能使他愉悅,反而引起他莫名的悲哀! 萸囊,茱萸囊。古有重九以茱萸囊系臂登高避災(zāi)的習(xí)俗。《 續(xù)齊諧記》: “費長房謂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災(zāi),急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飲菊花酒?!?”但作者不相信“萸囊避得災(zāi)”,這是他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昂翁帯本洳坏星斑M一步寫“重陽不登高”的原因,而且隱含飽歷坎坷憂患的感慨。
下片仍就“重陽不登高”著筆,但已轉(zhuǎn)到對歷史人物的緬懷和惋嘆。
“憐霸業(yè),委荒萊,即今戲馬亦無臺。”戲馬臺,即項羽掠馬臺,在江蘇銅山南。古有重九宴集戲馬臺的記載,謝靈運有《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三句意說: 昔日項羽建立的霸業(yè),已委于荒草之中,他當(dāng)年掠馬之臺也不復(fù)存在了。三句緬懷楚霸王項羽,也是對所有建功立業(yè)的歷史人物的嘆惋。重陽登高,使人想起古人宴集戲馬臺的盛事,并由此而惹起“霸業(yè)” “荒萊”,英雄長逝的感慨,則登高何為?本詞至此,對“重陽不登高”的原因已作了充分的交代。歇拍以“何如”一筆宕開,從“登高”的對面落筆,使主題得到充分的展示。陶潛《飲酒》詩: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眱删浠闷湟?,意說: 與其登高惹愁,不如像陶潛那樣臥于東籬之下,對著南山把杯痛飲。偃蹇(jiǎn減) ,偃臥而無所事事。
全詞圍繞“重陽不登高”,層層挪展,寄興淵微,蘊蓄沉厚,感慨深刻,是一篇較有分量的短調(diào)。
上一篇:《文廷式·鷓鴣天》原文賞析
下一篇:《段克己十首·鷓鴣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