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蝶戀花①·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②,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③。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④,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jù)。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⑤。
①蝶戀花,詞牌名。 ②煙水,水霧迷蒙之狀。 ③離人,詞人意中人。 ④浮雁沉魚,代指書信。 ⑤秦箏柱,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diào)節(jié)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
此詞風(fēng)格哀感纏綿、清壯頓挫。詞之上片,寫夢中無法尋覓到離人。下片轉(zhuǎn)寫寄信事。
上片開篇三句是說夢游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特征,使夢境顯得優(yōu)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接著兩句“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jīng)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倍“惆悵”,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疊;但在重疊中又遞進(jìn)一層,比“江南”一詞的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為遞進(jìn)的句法,是晏詞一大語言特色。
下片起三句說的是寫了信要寄無從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無可彌補、無可表達(dá)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樂來排遣。結(jié)尾兩句“欲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用的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diào)節(jié)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他借低音緩弦抒發(fā)傷別的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以“緩弦”“移柱”來表達(dá)其“幽懷難寫”,可見以行動寫心理,自有其妙處。
馮煦評晏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這首詞就有這種淡而有味,淺而有致的獨特風(fēng)格。
●蝶戀花,即《鳳棲梧》,參見第22頁相關(guān)介紹。
●一次,在家中宴會上,五歲的小晏幾道竟將街頭流行的“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拍手唱給大家聽。一屋高雅賓客面面相覷,臉上是一片死灰,哪里還能開口!晏殊臉色漲得通紅,呵斥道:“住口!小孩子不得胡說亂唱!”小晏幾道不依,嚷著這歌好聽。晏殊惱怒,立刻給了兒子一個耳光。長大后的晏幾道,卻開始像他父親晏殊那樣,視柳永那類慢詞為“下里巴人”;在他后半生的神宗時代,是柳永之后、蘇軾主導(dǎo)的慢詞黃金時代,晏幾道卻更加沉醉在“陽春白雪”的小令創(chuàng)作里,寫那些回腸蕩氣的男女悲歡離合。這種難以釋懷的“懷舊”心理,可能與他的坎坷經(jīng)歷有關(guān)。
●作為宰相之子,少年晏幾道過的是珠圍翠繞、錦衣玉食的生活。據(jù)《花庵詞選》中記載,仁宗趙禎有一次在宮中舉行宴會,特召他作一首《鷓鴣天》演唱。但他十八歲那年,父親晏殊去世,“樹倒猢猻散”,此后家道中落。神宗熙寧七年,晏幾道因鄭俠上《流民圖》反對王安石變法受到牽連,身陷囹圄。出獄后境況日下,四十多歲時才做了小官,晚年甚至到了衣食不能自給的程度。如此經(jīng)歷,形成了晏幾道孤傲耿介的個性。生在宰相之家,青少年時代珠圍翠繞,中年后的家道中落,回憶是他精神生活的填充物,或說是支點,因而懷舊詞不但篇幅多,藝術(shù)成就也令人刮目。
蝶戀花
晏幾道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間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開篇憶昔,寫往日醉別西樓,醒后卻渾然不記。這似乎是追憶往日某一幕具體的醉別,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歡舊夢,實虛莫辨,筆意殊妙。二、三句用春夢、秋云作比喻,抒發(fā)聚散離合不常之感。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愛情方面,但與此相關(guān)的生活情事,以至整個往昔繁華生活,也自然包括在內(nèi)。最后兩句,轉(zhuǎn)寫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經(jīng)深了,由于追憶前塵,感嘆聚散,卻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畫屏卻在燭光照映下悠閑平靜地展示著吳山的青翠之色。這“閑”字正從反面透露了他的郁悶傷感。結(jié)拍兩句,化用杜牧《贈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詩意,直承“凄涼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涼,似乎感染了紅燭。它雖然同情詞人,卻又自傷無計消除其凄涼,只好在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長灑同情之淚了。
小杜(杜牧)詩里的“蠟燭”意象,是人與物一體的,實際上就是多情女子的化身;小晏詞中的“蠟燭”,卻只是擬人化的物,有感情、有靈性的物,兩者各具其妙。此詞為離別感憶之作,全詞充滿無可排遣的惆悵和悲涼心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從紅燭無法留人、為惜別而流淚,反映出自己別后的凄涼心境,結(jié)構(gòu)新穎,詞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詞的風(fēng)格。
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上一篇:宋詞《虞美人·黃庭堅》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蝶戀花·晏殊》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