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熊和沈松勤
吳大帝廟
玉座苔衣,拜遺像、紫髯如乍。想當日、周郎陸弟,一時聲價。乞食肯從張子布?舉杯但屬甘興霸。看尋常、談笑敵曹劉,分區(qū)夏。 南北限,長江跨。樓櫓動,降旗詐。嘆六朝割據,后來誰亞?原廟尚存龍虎地,春秋未輟雞豚社。剩山圍、衰草女墻空,寒潮打。
朱彝尊
吳大帝即孫權,死后謚曰大皇帝。吳大帝廟在今南京清涼寺西。這首詞就是朱彝尊在南京謁孫權廟所作。
上片從入廟肅拜孫權塑像進而頌揚孫權稱霸江東的功業(yè)。傳說中孫權方頤大口,紫髯,目有精光,長上短下,便衣善射。“玉座苔衣”三句,寫廟中孫權塑像紫髯如初,猶有凜然生氣。“玉座”明帝王之尊,“苔衣”示歲月之久,開筆四字,即有帝王古廟端肅莊重氣象。“紫髯如乍”,則的為孫權,沒有一筆泛寫。孫權于建安五年(200)孫策死后,繼領江東六郡,年僅十八歲,但他懷有雄圖大略,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yè),故委心而服事焉”(《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孫權手下人才之眾,并不亞于曹操與劉備,而且東吳人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跟孫權一樣,上臺時大多很年輕。朱彝尊此詞提到的“周郎、陸弟”,就是東吳兩個杰出的年輕將領。周瑜于建安三年(198)授建威中郎將,“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他周郎”(《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他后來在赤壁之戰(zhàn)中聯(lián)劉破曹,建立殊勛,亦僅三十四歲。陸遜比周瑜還小十歲,比孫權小三歲,因此稱為“陸弟”。黃武元年(222),孫權命陸遜為大都督,大敗劉備于夷陵,劉備退入白帝城而死。這時陸遜才二十七歲。“想當日,周郎陸弟,一時聲價。”正是東吳鼎盛,孫權的權勢最為顯赫之時,這里表彰周瑜、陸遜的少年功名,似乎喧賓奪主。其實是烘托孫權,表現(xiàn)孫權識拔才俊、知人善任的過人膽略,從君臣相得之中突出孫權的勃勃英氣。“乞食”一聯(lián),則重在表現(xiàn)孫權與善于用人有關的另一特點,那就是多謀善斷。它們同是孫權成就霸業(yè)的重要條件。“肯”,是豈肯、怎么肯的意思。張子布即東吳老臣張昭。赤壁大戰(zhàn)前曹操揮戈南下,張昭驚恐,力主迎降。孫權聽從魯肅、周瑜的建議,才決心抗敵,取得勝利。后來孫權對張昭說:“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三國志·張昭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甘興霸即甘寧。他建議孫權西上夏口討伐黃祖,孫權“舉酒屬寧曰:‘興霸,今年行討,如此酒矣,決心付卿。’按張昭是受孫策托付輔助孫權的欽命大臣,“自權以下,皆憚之。”孫權卻與之違逆。甘寧本是黃祖舊部。黃祖“以凡人畜之”,遂歸東吳。孫權卻信任不疑。詞中舉出這兩件事,以少總多,突出了孫權雄才大略和善于決斷的英雄氣概。“乞食”二句還屬對甚工。上句正言戲說,下句閑中著色,而且皆取自人們不經意處,從細節(jié)見出精神。如果不是嫻熟史事,有深厚的學力與明鑒的史識,是難以為此的。
這首詞在結構上有個特點,就是不顧通常上下片自成段落、文意有別的格式,過片意脈不斷,上下連續(xù),上句歇拍“看尋常、談笑敵曹劉,分區(qū)夏”,與下片換頭“南北限,長江跨;樓櫓動,降旗詐”,實連成一片,總寫孫權在赤壁之戰(zhàn)中指揮若定,終于形成日后與曹劉三足鼎立的局面。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寫周瑜“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朱彝尊此詞則改用于孫權身上,說他“談笑敵曹劉”。意有所承,但同樣令人感到妥貼。因為連曹操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真正堪與曹劉匹敵的,就是孫權。朱詞與蘇詞從不同角度著眼,各有所見,并不相仿。“嘆六朝割據,后來誰亞?”亞,次于。孫權居六朝割據之首,后來東晉、宋、齊、梁、陳的五朝君主,則都不成氣候,沒有一個可與孫權比肩,與中原抗衡的(劉裕北伐,較有生氣)。這二句繼“談笑敵曹劉”,從橫向上認定孫權功業(yè)之后,又從縱向上對他作出歷史評價,其語氣是很為孫權感到驕傲的。“原廟”一聯(lián),結束了上述史論史評,從議論縱橫中又回復到本題的吳大帝廟。另立的宗廟曰原廟。這里是說孫權廟猶居形勝之地,春秋祭祀不絕,說明孫權死后猶榮,名傳千載。諸葛亮嘗論南京形勢說:“鐘山龍蟠,石城虎踞。”“龍虎地”與“雞豚社”作對,也渾然天成,對得工巧。從作者意度上說,這首詞以謁廟為經,以詠史為緯。開頭從拜其遺像入手,中間著以大段議論,然后又以廟貌血食為歸束,思緒飽滿,脈絡井然。最后化用劉禹錫《石頭城》一詩:“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隱括入律,寓盛衰興亡之感,寄有余不盡之意。
這首詞在用韻上也值得稱道。此詞所押乍、價、霸、夏、詐、亞、社、打諸韻,韻險而窄,是比較難用的。朱彝尊因難見能,運用自如,全不費力,見出他駕馭文字聲韻的深厚功力。同時,這些聲韻嗚咽沉烈,表現(xiàn)孫權暗嗚叱咤的英雄業(yè)績,倒是氣勢沉雄,聲情宏烈、作者在選韻上是很成功的。
上一篇:喻朝剛《滿江紅》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黃嫣梨《滿江紅》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