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點絳唇①·曹組》詠御射
詠御射
秋勁風高,暗知斗力添弓面。靶分筠干②。月到天心滿。
白羽流星,飛上黃金碗。胡沙雁③。云邊驚散。壓盡天山箭。
①點絳唇,詞牌名。詠御射,題目。 ②筠干,竹子做的靶子。 ③沙雁,即雁。常棲息于江湖沙渚中,故稱沙雁。
《桐江詩話》記載:“一日,徽廟苑中射弓,左右薦之,對御作射弓詞《點絳唇》一闋。”這句話交代了作者寫這首詞的背景。
詞的上片寫徽宗秋日練兵射箭。作者開篇先描寫了時間和環境。“秋勁風高”,金風起,天氣涼,秋味濃,秋風爽。秋天是圍獵的季節,秋天是操練兵馬的好時機。“暗知斗力添弓面”。擺好姿勢,拉開架勢,瞄準目標,運力于手,作用于弓。“靶分筠干”。這是射箭的結果,更是作者對射者的頌揚。“月到天心滿”。寫出了射箭持續時間之長,射者興味之濃,也表現了作者對軍功的向往之情。
詞的下片緊承上文,描寫了一幅夜月射箭圖。“白羽流星,飛上黃金碗”。箭如流星一般,直奔星空。“胡沙雁。云邊驚散”。手起箭落,沙雁驚起,展翅高飛。“壓盡天山箭”。一只只箭,代表一顆顆心,它們穿過星空,射向天山,射向異族的侵略者。“壓盡天山箭”,展現了射箭練兵場面的氣勢,表達了作者的決心,也暗示出朝廷用兵北方、收復燕山的企圖。
從全詞看,作者在贊揚徽宗的武藝高強之時,諛頌之味也可以窺見一斑。
白羽,顧名思義,就是白色的羽毛。在古代常系在箭尾,因而常常用來代箭。例如王維《少年行》:“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盧倫的《塞下曲》:“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梭中。”曹組的《點絳唇》:“白羽流星,飛上黃金碗。”在這些詩詞中,白羽的意象,展現著作者的武藝,代表了作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曹組,字彥章,后改字元寵,陽翟(河南禹縣)人,生卒年不詳。其詞作喜用俗語,多謔詞、艷詞。也有清幽秀勁之作,風格近秦觀、毛滂。有《箕穎集》,不傳。詞有《元寵詞》。
代表詞作:《點絳唇·疏柳殘蟬》《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好事近·茅舍竹籬邊》《醉花陰·九陌寒輕春尚早》《小重山·簾卷東風日射窗》《憶少年·年時酒伴》《品令·乍寂寞》《漁家傲·水上落紅時片片》《阮郎歸·檐頭風珮響丁東》等。
●點絳唇,參見第2頁相關介紹。
●曹組的詞以“側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曹組的兒子曹勛為其父編刻的集子,在高宗時便“有旨下揚州毀其板”。從曹組現存的詞來看,確有不少“側艷”之作,如《點絳唇·密炬高燒》《鷓鴣天·輦路熏風起綠槐》之類。但他還有一些詞,描寫其羈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系。至于他的《青玉案》以“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對照寫出“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則下啟元人馬致遠《天凈沙》那種筆調與章法。
“滑稽下俚”固有其庸俗的一面,但語言生動,構思奇特,手法新穎,也還是表現了作者企圖把詞從高雅凝重中解放出來而做的嘗試。如《漁家傲》“睡覺只疑花改岸,抬頭看,元來弱纜風吹斷”,則已接近于曲,顯示出詞的演化趨向。
曹組,宣和年間得幸于徽宗,成為御用文人,有不少阿諛奉承之作。但這不是他的全部,在他的內心深處,還有另一個自我。
卜算子
曹組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
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這是一首詠空谷幽蘭之詞。
詞的上片主要寫幽蘭生長的環境。首句寫蘭花幽處深谷,與松竹翠蘿為伴。“遲日江山暮”緊承上句,從時間著筆。和煦的春日黃昏,幽蘭的倩影更見得淡雅清絕。后兩句一個“芳”字,先為蘭花淡描一筆,然而“幽徑無人”,蘭花的芳馨無人領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訴無由亦可想而知。這兩句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難覓的惆悵。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寫志節堅芳而寂寞無聞的才人懷抱。
下片寫既然無人欣賞芳馨,這脈脈的幽蘭,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語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許還有探尋幽芳的素心人吧?末兩句是全詞的警句,寫出幽蘭所以為幽蘭的特色,其幽香可以為人無心領略,卻不可有意強求。
綜觀全詞,作者托花言志。詞人既寫出了幽蘭淡遠清曠的風韻,又以象征、擬人和暗喻手法,寄托自己對隱士節操的崇仰,流露出詞人向往出世、歸隱的心志。這與《點絳唇》的諛頌之意大相徑庭。也許前者是作詞,后者是做人吧。
云邊驚散。壓盡天山箭。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上一篇:宋詞《滿江紅·袁去華》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點絳唇·林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