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祝英臺近(晚春)》
晚春
寶釵分①,桃葉渡②,煙柳暗南浦③。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喚、啼鶯聲住。
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④。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注釋】
①寶釵分:釵為古代婦女簪發首飾。分為兩股,情人分別時,各執一股為紀念。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②桃葉渡:晉王獻之與妾作別處。其故址在南京秦淮河與清溪合流處。《古樂府注》:王獻之愛妾名桃葉,嘗渡此,獻之作歌送之曰:‘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③南浦: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泛指送別的地方。
④試把二句:花卜之法未詳,當是以所簪花瓣之單雙,占離人歸信之準的,故云:“才簪又重數”也。
【評點】
劉克莊《后村詩話》:雍陶《送春》詩云:“今日已從愁里去.明年更莫共愁來。”稼軒詞云:“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和愁將去。”雖用前語,而反勝之。
魏慶之《詩人玉屑》:(本詞略)。此辛稼軒詞也。風流嫵媚,富于才情,若不類其為人矣。
張炎《詞源》:辛稼軒《祝英臺近》云:(本詞略)。皆景中帶情,而存騷雅。故其燕酣之樂,別離之愁,回文題葉之思,峴首西州之淚,一寓于詞。若能屏去浮艷,樂而不淫,是亦漢魏樂府之遺意。
沈謙《填詞雜說》:稼軒詞以激揚奮厲為工,至“寶釵分,桃葉渡”一曲,昵狎溫柔,魂消意盡。才人伎倆,真不可測。
黃蓼園《蓼園詞選》:按此閨怨詞也,史稱稼軒人材,大類溫嶠,陶侃、周益公等抑之,為之惜。此必有所托,而借閨怨以抒其志乎?言自與良人分釵后,一片煙雨迷離,落紅已盡,而鶯聲未止,將奈之何乎?次闕言問卜,欲求會而間阻實多,而憂愁之念將不能自已矣;意致凄婉,其志可憫。史稱葉衡入相,薦棄疾有大略,召見,提刑江西,平劇盜,兼湖南安撫。盜起湖湘,棄疾悉平之。后奏請于湖南設飛虎軍,詔委以規畫,時樞府有不平者,數阻撓之。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停住,棄疾開陳本末,繪圖交進,上乃釋然。詞或作于此時乎?
張惠言《詞選》:此與德太學士二詞用意相似。點點飛紅,傷君子之棄;流鶯,惡小人得志也;春帶愁來,其刺趙、張乎。
沈祥龍《論詞隨筆》:詞貴愈轉愈深。
譚獻《譚評詞辨》:“斷腸”三句,一波三過折。末三句,托興深切,亦非全用直筆。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首三句言送別之地,后五句言別后之懷,萬點飛花,離愁亦萬點也。下闋明指伊人,歸期屢卜,而消息沉沉,惟有索之夢中,孤燈獨語,其深悔楊枝之遺耶?結處“春帶愁來”三句,傷春純是自傷。前之《摸魚兒》詞借送春以寄慨,有抑塞磊落之氣;此借傷春以懷人,有徘回宛轉之思,剛柔兼擅之筆也。
上一篇:陸游《真珠簾(山村水館參差路)》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李彭老《祝英臺近(杏花初)》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