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安徽省·黃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黃山,秦代稱黟山,唐天寶六年,因傳說黃帝在此修身煉丹,改名黃山。位于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游覽勝地。它以巍峨奇特的石峰、蒼勁多姿的青松、清澈不竭的山泉和波濤起伏的云海,吸引著人們。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之評說。黃山層巒聳翠,峰峰相連。有名可指的就有72峰。主峰蓮花、天都均高達1800米以上,迭嶂連云,劈地摩天。峭壁間,蒼郁勁松破石而出。天然溫泉終年噴涌,不涸不溢。奇松、怪石、云海、溫泉是黃山“四絕”。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在遨游皖南山水期間,“攀巖歷萬重”來到黃山,寫下了雋永飄逸的詩篇。李白還在溫泉里沐浴,在桃花溪畔一尊巨石邊流連,飲美酒,情不自禁繞石醉呼,今石上刻有“醉石”二字,瀟灑俊逸,相傳為李白所書。
黃山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余蹤。
[詩名]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全詩22句)
[作者] 李白,天寶十二年(753年)二游宣城,遇溫處士(不出仕而隱居的文人為處士)歸黃山,作此詩相送。
[注釋] ●四千仞:仞,古代長度單位,漢制七尺為一仞。四千仞,極言黃山之高,實際黃山最高峰(蓮花峰)為1860米。●三十二蓮峰:唐時能叫出名字的黃山山峰有32座,因諸峰聳立云霄,像展瓣蓮花,故稱蓮峰。●丹崖:黃山為花崗巖山體,其石呈棕紅色,故稱丹崖。●菡萏(han dan)、芙蓉:都是荷花的別稱。荷未發苞為菡萏,已發者為芙蓉。清人汪晉谷解釋云:“黃山三十二峰,皆如蓮花……然其頂之園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頂之開敷者,如芙蓉之已秀”(《黃山志》)。●下窺天目松:天目山,在浙江省西北面,與黃山山脈毗連。句意為登黃山極頂,可窺見天目山上的松林。
奇峰三十六,仙子結青鬟。
日際云頭樹,人間天上山。
九州人共仰,千載鶴來還。
遙見樵蘇者,披云度石關。
[詩名] 曉看黃山
[作者] 鄭震,字合溪,宋代人。
[注釋] ●仙子句:奇峰聳入云海,像仙女頭上的發髻。●日際句:樹在云日之間。●人間句:山在人間,又像在天上。●鶴:指仙鶴、仙人。此句寫仙人對黃山的依戀。●樵蘇者:打柴割草的人。●披云句:說樵夫像是披著云霧走過山崗。言山在云海中的景色。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對孤峰絕頂,云煙競秀; 懸崖峭壁,瀑布爭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親承見,是龍潭白晝,海涌潮頭。
當年黃帝浮邱,有丹枕玉床猶在不?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 翠微霜曉,仰盼龍樓,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問蚤修。誰知此?只原頭白鹿,水畔青牛!
[詞名] 沁園春·憶黃山
[作者] 汪莘,字叔耕,兩宋之交,江西臨川人。號方壺居士 ,人稱柳塘先生,曾隱居黃山,為朱熹所推重。以詩名。
[注釋] ●芝草:黃山產靈芝草。●春正:陰歷正月。●丹枕玉床:仙人臥具。黃山石床峰有石床。●鳳管:笙,此指仙樂。●龍樓:指黃帝等神仙住所。●砂穴:產朱砂的洞穴(礦井)。●蚤修:植物名,可入藥,載于《本草綱目》。●原頭:崗頭,矼頭。原,高平的地面。●白鹿:相傳為山上仙獸。●青牛:相傳為道教祖先老子坐騎,或仙人坐騎,見《神仙傳》。
松徑幽仍險,云峰秀復奇。
蕩胸開汗漫,側足度嵚崎。
鳥道人蹤絕,獅林佛力持。
茲山超五岳,未必向禽知。
[詩名] 伯傳游黃山歸述示奇勝賦答
[作者] 申時行,字汝默,明代長洲 (今屬江蘇)人。嘉靖時賜進士第一,累官少師兼吏部尚書。繼張居正之后為宰相9年,政務寬大,人稱太平宰相。喜賦詩詠物,文辭婉麗。
[注釋] ●松徑二句: 作者把黃山三絕“松、石、云”概括為“幽、險、奇”。●蕩胸二句:化自杜甫《望岳》詩的 “蕩胸生層云”,“會當凌絕頂”二句。汗漫,本形容水勢浩淼,這里是描繪黃山云海的壯景。嵚崎,形容山勢高峻。因山路曲折狹窄,只好 “側足”而行。●鳥道二句:前句化自柳宗元《江雪》句“萬徑人蹤滅”,形容山上人跡罕至;后句是烘托一個“深山藏古寺”的境界。獅林,指文殊院,佛教稱文殊菩薩騎獅。●茲山二句:是說黃山超過“五岳”。可是這樣一座美麗的山岳長期埋沒在無人問津的寂寞里,向、禽二人也未必知道。向、禽,指東漢時的向平與禽慶。據《后漢書·逸民傳》載,向平新婚不久就邀禽慶遍游五岳,后來不知所終。后人把此二人視為遨游山林的代表人物。
鳷雀頭邊過, 蓮花片上眠。
西瞻湓浦雪,東望廣陵煙。
追琢嗟丹壁,鋒铓駭筍田。
貌山多溢語,此地愧難詮。
[詩名] 黃山
[作者] 袁中道,字小修,明代公安(今湖北公安)人。萬歷進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與兄宗道、宏道合稱“三袁”,為公安派代表作家之一。
[注釋] ●鳷雀二句:寫登上黃山蓮花峰后的感受。前句寫峰高禽飛,擦頭而過;后句寫因峰美而詩人枕石入眠,有無限情趣。鳷雀,舊稱松鴉。●西瞻二句: 寫憑高眺遠,向西可望到湓江(今龍開河)如雪波浪,向東可望到廣陵(今揚州)如煙潮水。●追琢二句:均為倒裝句,原序為“丹壁嗟追琢,筍田駭鋒铓。”意思是驚嘆這丹崖像雕琢的那樣險怪,那石筍矼的石筍像劍铓一樣令人驚異。●貌山二句:說古人形容山巒的溢美之詞很多,可是到了黃山,那些贊語頌詞都黯然失色了,真覺得慚愧啊!溢語:溢美之語。詮:解釋事物的道理。
落落相逢好事難,百年能見幾黃山。
來當天日晴明后,望盡煙霞縹緲間。
世故勞人空自老,鬢毛因病已成斑。
仙巖欲覓浮丘子,為我殷勤說大還。
[詩名] 游黃山有感
[作者] 汪玄錫,明代婺源人。
[注釋] ●落落二句:說自己形孤影單,難逢樂事,一生之中,又能來幾次黃山呢?落落,形容孤獨。左思《詠史》詩句:“落落窮蒼士,抱影守空廬。”●來當二句:當日和晴明之時,詩人登上黃山,把萬頃煙霞盡收眼底。●世故二句:說自己在人情世故的困擾中,在疾病纏身的情況下,已經兩鬢斑白了、衰老了。●仙巖二句:詩人企望能在崖巖石間尋到仙人浮丘子,詳細殷勤地告訴自己煉丹之術,使自己能得道成仙。浮丘子,傳說的黃帝時的仙人,曾在山中煉丹。大還,道家煉丹之術,又稱“還丹”,如李白詩: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江上望皖公山》)。
十步一云,五步一松。
松埋云上,云罨松中。
誰引子兮山有猿,
誰乘子兮潭有龍。
[詩名] 送友游黃山
[作者] 陳繼儒,明代人。
[注釋] ●罨 (yan,掩):●誰乘子兮:誰供你坐騎。
黟山多老松,怪狀不一格;
閱世幾滄桑,空山誰考核?
撐干必背厓,穿根長在石。
欲直枝卻橫,將伸肘故屈。
此翁植久似通靈,與人相接頗有情。
始信峰前手接引,天門路上躬送迎。
[詩名] 黃山怪松歌 (全詩46句)
[作者] 萬斯備,清人。
[注釋] ●黟山:即黃山,秦時稱黟山,唐天寶六年(747年)改今名。●厓:同崖,山邊。●此翁:指黃山松。●始信句:寫的是始信峰渡仙橋旁的接引松。●天門句:寫的是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和送客松。
五色瑞云籠藥灶,千秋陰火煮湯泉。
古今題詠盈苔壁,誰似當年李謫仙。
[詩名] 游黃山 (全詩8句)
[作者] 唐正,明代人。
[注釋] ●籠藥灶:籠罩著煉丹峰,煉丹峰相傳是浮丘公為黃帝煉丹于此,峰上有煉丹灶,又稱藥灶。●陰火煮湯泉:黃山有溫泉,終年涌流,千年不絕,人稱為陰火所煮。●古今句、誰似句:黃山崖壁有很多古今文人的題詠,但誰的詩句能與李白相比呢?李謫仙即李白。
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
嵩陽若與黃山并,猶欠靈砂一道泉。
[詩名] 游黃山
[作者] 朱彥,字世英,生平不詳。
[注釋] ●瑤臺瓊宇:想象中神仙的住處。
●嵩陽:嵩山之南,常代指嵩山。●并: 比較。●靈砂一道泉: 朱砂泉,指黃山湯泉。
天地開辟河山剖,洪水歸墟露雙藕。
一藕栽向秦關中,花開西岳插天陡。
一藕開作黃山花,乃冠大江南北萬山首。
萬山已拱黃山巔,蓮花峰更懸青天。
我自玉屏峰頂望,蓮花高出玉屏幾百丈。
更自玉屏攀蓮花,折下澗底又天上。
梯窮始步峰高頭,雙眸一縱空九州。
片片白云如飛練,點點青山如浮鷗。
爭雄只有天都峰,兩不相下能相容。
此外峰余三十四,如鳥朝鳳魚從龍。
[詩名] 登蓮花峰歌 (全詩50句)
[作者] 黃元治,字自先,號涵齋,清代安徽黟縣人,順治時由廩生兩中副榜,曾在貴州、江西、云南任知府、通判,一生清廉,民間稱為“青菜太守。”
[注釋] ●蓮花峰:黃山有三大主峰,即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從高度而言,蓮花峰最高,此詩極頌其高。●花開西岳:西岳華山也有蓮花峰。作者將其與黃山蓮花峰比作兩條蓮花。●此外二句:說黃山三十六峰,除天都峰可與相比外,在蓮花峰上看,其余34峰均象百鳥朝鳳,千魚從龍。
仙根誰手種?大地此開花!
直飲半天露,高擎五色霜。
人從香國轉,路借玉房遮。
蓮子何年結?滄溟待泛槎。
[詩名] 題畫蓮花峰
[作者] 梅清,字淵公、遠公,號瞿山、梅癡,清代安徽宣城人。順治十一年中舉。性愛丘山,以書畫自娛,詩亦清逸可誦。其《黃山圖冊》,收畫12景。王士禎謂其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又謂其畫松為天下第一。
[注釋] ●香國: 芳香之國,花國; 又佛經中有香國,其國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這里是喻指蓮花峰整峰體。●玉房:指蓮花的花冠,又傳說仙境有金闕玉房。這里喻指峰上許多花瓣似的巨石。●滄溟待泛槎:相傳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濱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
誰種青蓮子?開花直上天!
人來云撲面,身過石摩肩。
日照半山雨,龍歸一縷煙。
我心看不厭,蓮蕊放何年?
[詩名] 蓮花峰
[作者] 施譽,字次仲,清代安徽宣城人。
[注釋] ●蓮蕊:蓮花峰南有蓮蕊峰,宛如含苞待放的蓓蕾。
絕頂看誰到?憑陵一老夫。
路皆穿石腹,身已坐花須。
片日斜飛下,群峰半有無。
稱心風細細,垂手接天都。
[詩名] 登蓮花峰頂
[作者] 施閏章,字尚白,號愚山,清初詩人,安徽宣城人。順治己丑進士,授刑部主事,歷湖西道參議,為政廉明,以裁缺歸。文章醇雅,尤工詩,與山東萊陽人宋琬齊名,號 “南施北宋。”
[注釋] ●憑陵:侵擾,引申為征服。此句是說蓮花峰絕頂已被我這樣一位老人征服了。●花須: 花的雄蕊。喻指峰頂巖石。
何來一片石?化石棲峰面。
百丈無皴痕,趾虛通一線。
欹傾不自安,非根豈能眷?
翼翼半欲去,如懷故山戀。
側身臥其前,瞑目骨已戰。
相戒勿爾觸,下久意始善。
[詩名] 飛來峰
[作者] 楊補,字無補,號古農,明代長洲 (今屬蘇州) 人。工詩善畫,為時人推重。
[注釋] ●皴痕: 裂痕。●趾虛句: 說飛來石腳下空虛,可以用一根線通過,說明飛來石與所在山峰之間有一條細小的縫隙。●欹傾:傾斜欲倒的樣子。●眷:眷戀。●翼翼: 展翅欲飛貌。●相戒:互相告戒,叮囑。●勿爾觸:是“勿觸爾”的倒裝句,意思是最好勿觸碰它,免得他倒下;實際是飛來石已十分穩固地矗立了幾千年。●意始善:心才安。
何處飛來不可蹤,巖阿面面白云封。
想伊也愛黃山好,來為黃山添一峰。
[詩名] 飛來峰
[作者] 胡藹芝,清道光時人,生平未詳,曾作《黃山紀游》。
[注釋] ●不可蹤:不可尋其蹤跡。●巖阿: 山巖的近傍。
山涌玉毫架更奇,天公巧設是何時。
若能借此生花筆,寫盡人間萬首詩。
飛來石
[詩名] 筆峰
[作者] 未詳
[注釋] ●筆峰:又稱筆花峰、夢筆生花。在黃山獅子峰右側散花塢中,一峰挺立,下圓上尖,像一枝毛筆頭部,而峰尖石縫中,長有一株奇巧的古松,綠蔭一團,宛如盛開的鮮花,故名。●玉毫:筆的別稱,此處喻指筆峰。●架更奇:架,指筆架峰,在筆峰的西側,頂分五岔,形似筆架,故名,與筆峰相對而立,有筆有架,相映成趣,故顯得天生奇巧,為黃山奇景。
石骨棱棱氣象殊,虬松織翠錦云鋪。
天然一管生花筆,寫遍奇峰入畫圖。
如椽大筆說詞曹,架得銅龍此更高。
天外忽飛仙掌峭,仗他腕力試蒼毫。
[詩名] 夢筆生花
[作者] 項黻,字杏樵,清代安徽歙縣人,生平未詳,曾游黃山,有《黃山紀游》一冊。
[注釋] ●夢筆生花: 即指筆峰。原注:“石峰拔起深壑,圓銳如立錐,一松生石罅,蟠繞而上,直達峰尖,枝干扶疏,積翠圓整,如張蓋然,名曰夢筆生花,致為佳景。”●棱棱:高峻威嚴貌。●如椽大筆:《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后因之稱頌他人文筆。●詞曹:猶詞林,指文人之群。●銅龍:古代漏器(計時用具)鑄銅為龍首,水從龍口吐出,可借喻筆管。此處喻筆峰。●仙掌峭:原注:“過雪莊塔,見一峰五指撮天,曰仙掌峰。”●蒼毫:指深青色或黑色的毛筆。此處喻指筆峰。
筆峰
黃山百千峰,茲何獨稱長?
梯空一萬重,拔地九千丈。
蒼蒼百里外,孤標已瞻仰。
煙云升及腰,日月行在掌。
群山自言尊,對之失氣象。
即之如可親,攀之莫能上。
[詩名] 天都峰 (全詩24句)
[作者] 潘耒,字次耕,吳江人,曾師事顧炎武,為清代學者。
[注釋] ●茲何句:何以天都峰獨被稱為尊長。●梯空句:梯級升空超過一萬級,極言其高。●煙云二句:天空的云海只在其腰部,站在峰頂,天上的日月好像就可用手掌抓到,言此峰之高。●群山二句:黃山諸峰均可自稱其尊,但在天都峰面前就相形見絀了。●即之二句:接近它時仿佛很可親,但要攀登它,卻是難上加難,似乎是不可登的。
盤空千萬仞,險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里,回看鳥道低。
他山青點點,遠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暝,巖間宿錦雞。
[詩名] 登天都峰
[作者] 繆島云,唐代和尚,生平未詳。
[注釋] ●天都峰:黃山三大主峰中最為險峻者,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即天上的都會,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以往頂極難登,《黃山圖經》有“飛鳥難落腳,猿猴愁攀登”之句。明代地理學家羅洪先嘉靖年間來黃山,也望峰興嘆。后人鑿石開路,裝置石柱、鐵鏈扶欄,今游人跨過兩邊懸崖千仞的最險處——鯽魚背,即可登臨峰頂。
踏遍峨眉與九嶷,無茲殊勝幻迷離。
任他五岳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詩名] 贊天都
[作者] 佚名
[注釋] ●九嶷:山名,在湖南寧遠縣南,相傳虞舜葬此。風景秀麗。又名蒼梧山。●茲:此。●殊勝:特別的勝景。●幻迷離:變幻無窮使人撲朔迷離,眼花繚亂。●任他二句:此二句與徐霞客對黃山的評贊吻合。曾有人問徐霞客:你游歷四海山川,何處最奇?他答道:“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策杖游茲峰,怕上最高處。
知爾是飛來,恐爾復飛去。
[詩名] 飛來石
[作者] 程玉衡,明人。
[注釋] ●飛來石:又名飛來峰、仙桃峰,在黃山圣泉峰上,峰上一巨石,石高10余米,孤聳峰頭,根部和山峰截然分離,似天上飛來,故名。又因石上尖下圓,形如仙桃,故又名仙桃峰。為黃山奇景之一。
無意吞舟歸北海,何心借水躍昆明。
游人盡是批鱗客,竹杖芒鞋脊上行。
[詩名] 鯽魚背
[作者] 許全治,字歷耕,號希舜,清代安徽歙縣人,與其祖、其父,祖孫三世以詩名。
[注釋] ●鯽魚背:古時又名鰲魚背,在天都峰上,離峰頂很近,是登峰頂必經之處,以奇險著稱。長而隆起的峰崗上純石無土,長約10余米,寬約1米,兩邊是萬丈深淵,形如露出水面的鯽魚背,故名。1937年才鑿出石級,在2米多寬的大豁口上架了橋,并在兩旁架起防護鐵索,使游人既能領略奇險風光,又確保安全。●吞舟歸北海:相傳北海有巨鯤,能吞舟。北海,古人想象中北方最遠的大海。《莊子·逍遙游》:“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何心躍昆明:何曾有心要躍出昆明池。昆明,指云南昆明市西南的滇池,相傳池中有大魚。●批鱗客:指勇敢的人。批,排擊,觸犯。鱗,指龍喉下的逆鱗,人觸逆鱗,龍必殺人。(見《韓非子》)后借指敢于犯顏直諫,觸怒君主為批鱗。
天都峰鯽魚背
一聲天上玉簫來,三十六峰花盡開。
向夕軒轅招飲酒,騎鸞更過紫陽臺。
[詩名] 軒轅煉丹峰
[作者] 未詳
[注釋] ●煉丹峰:在黃山中部,海拔1827公尺,相傳黃帝命浮丘公煉丹于此。峰上有石室,室內有煉丹灶,峰前有煉丹臺,廣可容萬人。●三十六峰花盡開:暗用李白“三十二蓮峰……菡萏含芙蓉”之意。●紫陽臺: 古代神仙每以紫陽為號,如紫陽真君、紫陽真人、紫陽洞等,此處紫陽臺指煉丹臺。
黃帝燒丹處,高峰面面開。
幽奇人境少,杖履嶺頭來。
家國恒無地,乾坤尚有臺。
遙聞松頂上,遲暮一猿哀。
[詩名] 煉丹臺
[作者] 劉正學,字止一,北海(今屬山東) 人,為明代遺民。
[注釋] ●家國句: 明亡后,清朝開始實行高壓政策,詩人登山哀嘆國破家亡,而有此句。●一猿哀: 反映詩人心中之哀。
我游黃山當嚴冬,雪消日暖無天風。
欲求昔人棲隱處,發興況有高僧同。
因憐李白升絕頂,空吟菡萏金芙蓉。
[詩名] 登黃山煉丹峰尋昔人隱處(選6句)
[作者] 趙汸,明代人。
三十六峰上,有樹盡奇松,誰料一奇至此,百尺偃神龍。濃睡崩崖峭壁,閱遍云荒石老,鱗鬣繡苔紅。瑟瑟逗秋雨,獵獵鼓天風。
根蜿蜒,枝拳曲,葉蒙茸。想象驪珠抱得,海月夜當空。待采苓脂飽啖,那更驂鸞翳鶴,鞭起走豐隆。扶我上瑤闕,縱女返鮫宮。
[詞名] 水調歌頭·臥龍松
[作者] 曹霂,字掌霖,清代北海(今屬山東) 人。康熙時人,曾游黃山,有《黃山紀游詞》 一卷。
[注釋] ●云荒石老: 猶天荒地老,指極長時間內大自然的變遷。●鱗鬣繡苔紅:鱗,形容開裂的老松皮;鬣,形容像龍須似的松針;繡苔紅,似指樹干上有紅色苔蘚植物寄生,猶如彩繡。●獵獵:象聲詞,形容強勁大風。●苓脂:指茯苓和松脂,道家說服食可以致仙。●驂鸞翳鶴:乘上鸞鳳,騎著仙鶴。●豐隆:神話中的云神。●瑤闕:天帝的宮闕,天門。●縱女 (同汝):放你。●鮫宮:鮫人之宮。神話中稱海底的神人為鮫人。此處指龍宮。
何來天女散仙花,此是天都仙女家。
一塢花香分兩度,爭傳秋實與春華。
[詩名] 黃山散花塢
[作者] 程之,字采山,清康雍間歙縣人,終生未仕,游蹤遍大江南北,有 《黃山紀游詩》68首。
[注釋] ●散花塢: 在黃山北海,是黃山風景絕妙處,塢中群峰錯列,怪石嵯峨,云沉似絮,松虬如龍。更有甚者,春夏之交,山花怒放,清香撲鼻,花枝飄舞,猶若天女散花,成為一片花海。
亦知理外事難窮,想見成時竭鬼工。
壑似五丁曾鑿斷,橋懸獨木竟凌空。
塢香天女花爭散,柯爛仙人局未終。
莫慮結茅無取汲,雨余先控飲江虹。
[詩名] 登始信峰
[作者] 吳廷簡,明代人。
[注釋] ●始信峰:黃山36個小峰之一也稱十八羅漢過南海,在散花塢東,與上升峰、石筍峰鼎足而立。明黃習遠命名后日益著名,峰上奇景天成,古跡甚多。●塢:指散花塢。●柯爛句;這一句寫的是始信峰下石筍矼中的巧石奇景: “仙人下棋”,或稱“丞相觀棋”。柯,就是斧子柄。斧柄爛了,仙人的棋局還未下完。這里用了《述異記》中的一個神話故事:“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俄頃,童子謂曰: ‘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這就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神話傳說。●結茅:蓋草房隱居。●飲江虹:指飲飛瀑之水。
云行仙亦行,云止仙亦止。
小坐任超遷,過我一萬里。
呂生吹笛陰崖暖,張公拍板秋風短。
玉女提籃靈藥滿,游戲人間天不管。
滄洲同渡神通別,腳踏黿鼉波噴雪,
有時云腳散斜輝,仙兮仙兮胡為歸。
[詩名] 十九日曉望八仙過海
[作者] 釋大涵,清人。
[注釋] ●八仙過海:黃山奇異的天然石景之一,在后海。八仙,古代傳說中的8位神仙,即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8人。●呂生:指呂洞賓。●張公:指張果老。●玉女:仙女,指何仙姑。●滄洲:指滄海中的瀛洲、方丈、蓬萊等仙島神山。●神通別:各顯神通。●胡:為何。末句指云景消失,仿佛是八仙已離山歸去了,詩人問道:仙人啊!為何要走呢?
蓬萊閣外海作山,文殊院下山為海。
一片白云涌空蒙,眼底千峰皆杳靄。
只疑渾沌開窮荒,或有風雷泣真宰。
過眼一洗碧琉璃,驚風猛浪嗟何在?
[詩名] 文殊院觀云海歌 (全詩20句)
[作者] 曹貞吉,清代人。
[注釋] ●蓬萊閣:在山東蓬萊縣丹崖山頂,下臨渤海,常見白浪如山,故言“海作山”。傳說中的蓬萊等仙山也就在渤海中。●只疑句:在云海中懷疑此刻是古人所稱的天地未分時的 “渾沌”狀態。窮荒,荒遠之地。●泣真宰:泣上帝,泣鬼神,極言云海來時驚天動地的壯美。●過眼二句:云海轉眼過去,蔚藍的天空像碧藍的琉璃寶石,怪哉!那驚風猛浪竟到何處去了!
人間何處無中秋?誰向仙巖絕頂游?
白頭牖下苦詰曲,浮云轉眼空煩擾。
君不見黃山天海光明頂,橫絕千峰冠萬嶺。
芒鞋踏破層巔云,石鼓人歸日未暝。
夕陽散映青山紅,珊瑚萬樹琉璃中。
絕壁寒光出滄海,赤霄皎月隨長風。
云門仙老影重重,九龍旖旎群追從。
坐指蓮花見花瓣,遙窺玉女臨虬松。
割吾炙,傾一斗,客吹笛,吾擊缶。
昨日風雨今日晴,天上良宵真不偶。
[詩名] 中秋夕坐光明頂看月歌 (全詩34句)
[作者] 施閏章
[注釋] ●光明頂:黃山三大主峰之一,其高度僅次于天都峰、蓮花峰。而其峰頂甚為寬闊,今上設有氣象臺。●白頭句:意思是人已白頭,可還在寒窗之下苦讀文義深奧、音調艱澀的古代文獻。牖 (you,友):窗。詰曲:音調曲折聱牙,引申為難讀的古文獻。●浮云:喻指功名富貴。●云門、九龍、蓮花:均為黃山峰名。●玉女:疑指散花塢的仙人峰。●虬松: 枝干屈曲如虬龍的黃山松。
纖塵飛不到蓬壺,到此方知熱惱除。
勝地借將居士號,靈山藏遍上清書。
風生天籟開瓊宇,月出林梢走玉蜍。
恍在琉璃仙世界,較他歌舞復何如。
[詩名] 清涼臺
[作者] 胡俊,字古春,清安徽歙縣人,道光名士。
[注釋] ●清涼臺:黃山九臺之首,在獅子峰腰,今北海賓館左前方,是后山觀日出和云海的好地方,原名誦法臺、法臺石,臺方正平削,縱橫丈許,突出在三面臨空的危巖上。1956年在原址以水泥重建,繞以欄桿,可憑欄遠眺。●纖塵:微塵。●蓬壺:即傳說中三神山之一的蓬萊,喻指黃山。●熱惱:熱衷于名利的煩惱。●居士號:宋韓世忠及明文元發皆號清涼居士。●上清書:神仙書。上清是道教所謂“三清”(玉清、太清、上清)之一,想象中的仙境。●天籟: 自然界的音響,天然的音樂。●瓊宇:猶玉宇。●玉蜍: 猶玉蟾,相傳月中有三足蟾蜍,故用為月的代稱。
清涼臺高迥絕倫,我登正值山鋪云。
一疋布將天地裹,千條練許山靈分。
初散后聚結作片,左缺右補團成群。
古峰幾叢未滅頂,風行水上成奇文。
誰將銅斗向空熨,壓軟萬頃玻璃紋。
疑是王家元寶斗國富,樹樹絹掛南山勻。
又疑裴氏藍田新開墾,耕煙種草龍殷勤。
王母瑤池砌白玉,秦陵江海流水銀。
葛洪傾镕丹鼎汞,羊欣亂書白練裙。
相較都覺有痕跡,不如此處自然一氣吹氤氳。
更喜自身立云上,任他白衣蒼狗來紛紛。
為我一謝云中君,高歌此曲聞不聞。
[詩名] 登清涼臺看云鋪海
[作者] 袁枚
[注釋] ●一疋布、千條練: 形容白云成片或如縷。●銅斗:銅制的熨斗。●王家:指西晉貴戚王愷,曾與石崇斗富,在南山樹樹掛絹。●裴氏: 指西晉裴楷,美儀容,被稱為玉人。時人稱:“見裴叔則如近玉山照映人也。”●藍田:陜西藍田縣東有藍田山,產美玉,又名玉山。●耕煙:李賀《天山謠》:“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秦陵:秦始皇陵墓,《漢書·楚元王傳》:“秦始皇葬于驪山之阿,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葛洪:晉代醫學家、煉丹術家。●羊欣:南朝宋書法家,親受王獻之傳授書法。●氤氳:氣或光色混和動蕩貌。●云中君: 云神,名豐隆,一說名屏翳。屈原《九歌》及《漢書·郊祀志》,均有《云中君》篇。●聞不聞: 聽到了沒有?
聞有靈湯獨去尋,一瓶一缽一兼金。
不愁亂世兵相害,卻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祭壇鴉噪廟,獵人沖雪鹿驚林。
幻身若是逢僧者,水洗皮膚語洗心。
[詩名] 湯泉
[作者] 杜荀鶴
[注釋] ●湯泉:即黃山溫泉,在紫云峰下,常年水溫42℃,久旱不涸,現有溫泉浴池及游泳池。●一兼金:價值倍于常金的好金子,這里比喻泉水極為珍貴。●幻身:佛教認為人身是地、水、火、風假合而成,無實如幻,故稱幻身。
維泉肇何代?開鑿同二儀。
五行分水火,厥用誰一之?
在卦得既濟,備象坎與離。
下有風輪煽,上有雷車馳。
霞掀祝融井,日爛扶桑池。
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師。
一濯三沐發,六鑿還希夷。
伐毛返骨髓,發白令人黟。
十年走塵土,負我汗漫期。
再來池上游,觸熱三伏時。
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詩。
不見題詩人,令我長嘆咨!
[詩名] 紀湯泉 (全詩30句)
[作者] 賈島
[注釋] ●維:語助詞,用于句首或句中。這里有“此”的含意。●肇:創建,初始。●二儀:天和地。●厥:其。●用:功用。●誰一之:誰把水火統一起來。●卦:《周易》中象征自然與人事變化的一套符號,是古代哲學的專用術語。●既濟:六十四卦之一。離下坎上《易·既濟》:“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備象:具有象征符號。●坎離:八卦中坎象征水,離象征火。●風輪:佛家想像中的四輪(空、風、水、金)之一。●雷車:道教傳說中雷神所駕的車。●祝融:傳說古代帝嚳時火官,后人尊為火神。●日爛:陽光燦爛。●扶桑池:《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海內十洲記》:“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地多林木,葉皆如桑,又有椹,長者數千丈,大二千圍,樹兩兩同根偶生相依倚,是以名扶桑。”扶桑池,即十日所浴的湯谷,這里與祝融井皆喻指溫泉。●遐:遠、久遠。●哲人:指古代圣賢。●六鑿:六孔,指六情(喜、怒、哀、樂、愛、惡)。●希夷: 空虛寂靜,不能感知。《老子》: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河上公注: “無色曰夷,無聲曰希。”●伐毛:剃去毛發。●返骨髓:反骨洗髓。《洞冥記》:“東方朔游鴻蒙之澤,有黃翁告朔曰: 吾卻食吞氣已九千歲……三千歲一反骨髓,二千歲一剝骨伐毛,自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后以伐毛洗髓表示脫胎換骨、離凡登仙。●黟(yi,移): 黑。發白變黑,表示返老還童。●汗漫期:汗漫,無邊無際,到處遨游叫汗漫之游。期,期望、希望。●咨: 嗟嘆聲。嘆咨,嘆息。
人夸黃山峰巒奇,更有水聲人不知。
怪石古松形已定,水聲變幻神魂迷。
凍云欲雪春冬夜,竟能萬狀生驚疑。
側耳披衾跌坐起,恍聞天樂聲漸邇。
君不見伯牙學琴方子春,獨得移情海島里。
[詩名] 雪夜聽泉歌
[作者] 釋傳悟,清初畫僧、詩僧。號黃山野人。1689年入黃山,繪黃山圖百幅,悉得黃山真面。居山中數十年,百歲而示寂。
[注釋] ●跌坐:盤膝而坐。●邇:近。●君不見二句:《樂府古題要解》記述:“伯牙學鼓琴于成連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專一,尚未能也。成連云,吾師子春在海上,能移人情。……吾將迎吾師。刺船而去,旬時不返;但聞海水汨汲崩澌之聲……愴然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終,成連刺船而還。伯牙遂為天下妙手。”意思是伯牙聽水聲而鼓琴,才達到感情上的升華;子春此人實際并不存在,而海水的汨汲崩澌之聲,就是伯牙的老師。作者以此典故形容黃山水聲的美妙。
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掛九龍。
[詩名] 九龍瀑 (殘句)
[作者] 佚名
[注釋] ●九龍瀑: 在黃山羅漢峰與香爐峰之間,為黃山最壯麗的瀑布。源于天都、玉屏、煉丹、仙掌諸峰,懸在千仞青壁之上,飛流九折而下,一折成一潭,瀑成九折,故名九龍瀑,有九個潭,故亦名九龍潭。大雨之后,飛瀑像九條白龍,可與廬山飛瀑比美。故詩句贊嘆說 “飛泉不讓匡廬瀑”。
晴望諸奇峰,雨看兩飛瀑。
黃山當吾前,晴雨皆悅目。
[詩名] 人字瀑
[作者] 董必武,中國革命領袖之一,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此詩為1965年游黃山時作。
[注釋] ●人字瀑:在黃山紫云、朱砂兩峰前,占名飛雨泉,危巖百丈,石挺巖腹,清泉分左右走壁下瀉,成“人”字形飛瀑,雨天,飛瀑聲震如雷。
崖臺流霧放青驄,壑谷獨驕迎客松。
屏閣逼霄天目闊,文殊樂向萬山恭。
[詩名] 黃山玉屏樓
[作者] 王樹遠
[注釋] ●玉屏樓:在黃山玉屏峰上。玉屏峰位于天都峰與蓮花峰之間,樓是在原來文殊院舊址上建立的。●迎客松:玉屏樓右側為著名的黃山迎客松,蒼勁古樸,優美夭嬌,壽命已在千年以上,它伸展枝臂,狀似迎接來客。●文殊句: 在玉屏樓(即舊文殊院)前,可眺望天都、蓮花峰,以及東海、后海諸峰,故稱“樂向萬山恭”。
上一篇:關于描寫《陜西省·鴻門》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陜西省·黃帝陵》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