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浣溪沙①·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②,等閑離別易銷魂③。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④,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⑤。
①浣溪沙,詞牌名。 ②一向,一晌,一會兒。 ③等閑,平常。 ④念遠,思念遠方的人。 ⑤憐取眼前人,元稹《會真記》崔鶯鶯詩:“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本詞氣象宏闊,以健筆寫閑情,兼有剛柔之美,格調深刻沉著,高健明快,筆力極重,格調遒上,又不失晏殊詞閑雅蘊藉的主要風格。內容慨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在山河風雨中寄寓著對人生哲理的探索。
上片“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來,語甚警煉。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這雖是《珠玉詞》中常有的慨嘆,而本詞中強烈地直接呼喊出來,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詞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誰不希望美好的年華能延續下去呢?緊接“等閑”句,加厚一筆。詞中所寫的,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詞人之深于情。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詞人唯有強自寬解:“酒筵歌席莫辭頻。”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自遣情懷吧。“頻”,謂宴會的頻繁。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下片二語,前兩句是設想之辭: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河山,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作者不欲刻意去傷春傷別,故要想辦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此處“滿目山河”二語,“重、拙、大”兼而有之,《珠玉詞》中僅此而已。“不如憐取眼前人!”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只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作者對待生活的一貫態度。
這首詞又是《珠玉詞》中的別調。抒寫傷春念遠的情懷,深刻沉著,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種溫婉的氣象,使詞意不顯得凄厲哀傷,這是本詞的一大特色。
●浣溪沙,參見第42頁相關介紹。
●晏殊當官的時候,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和兄弟們“舞文弄墨”。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會去參與宴游。”這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同時也成為教育后代誠實的典故。
上首詞并不是晏殊詞的主要風格的代表作,卻使他的詞多了一分高健莽蒼,更有感染人的力量。下面這首是他主體風格的代表之作。
清平樂
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這首詞寫秋來情懷。詞中的金風梧桐,小窗人醉,斜陽殘花,雙燕欲歸,都有著淡淡的秋感。這首小詞通過對秋景的著意描繪,委婉含蓄地抒發了人的清寂之思。如微風之拂輕塵,曉荷之扇幽香。全詞于平易之境,抒閑適之情。清新雅潔,饒有韻致。
中國古人有“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說法,故而梧桐意象常與秋雨聯系在一起。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較早成功組合這對意象,以“秋雨梧桐葉落時”渲染唐明皇對楊玉環的無盡思念,形成用“梧桐雨”表現離情的傳統,“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歷來都是傳誦的名句。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上一篇:宋詞《浣溪沙·吳禮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浣溪沙·舒亶》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