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望海潮①·柳永》
東南形勝②,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③。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④。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⑤。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⑥,嬉嬉釣叟蓮?fù)?sup>⑦。千騎擁高牙⑧。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⑨。
①望海潮,詞牌名。 ②形勝,地理條件優(yōu)越。 ③參差,指房屋樓閣高低不齊。④天塹,天然的險阻,這里指錢塘江。 ⑤重湖,這里指西湖。 ⑥泛夜,指在夜間飛揚。 ⑦嬉嬉,歡樂快活的樣子。蓮?fù)蓿缮彽墓媚铩! 、嗲T,形容州郡長官出行時隨從眾多。 ⑨鳳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書省,代指朝廷。
此詞風(fēng)格灑脫雄渾,情致婉轉(zhuǎn),是柳永的一首傳世的豪放佳作。前片,主要勾畫錢塘的“形勝”與“繁華”,大筆濃墨,高屋建瓴,氣象萬千。下片,側(cè)重于描繪西湖的美景、歡樂的游賞與勞動生活。
上片寫杭州位置重要、歷史的悠久。“三吳都會”,交代地理位置空間浩瀚、面積廣大,給人以開闊之感。“自古”突出了杭州歷史悠久,繁華富庶。“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風(fēng)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致。“參差十萬人家”表現(xiàn)出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云樹”三句,由市內(nèi)說到錢塘江堤上。“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tài),“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列”“盈”“競”把經(jīng)濟(jì)繁榮、生活富庶奢華落到了實處。
下片寫湖山之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概括寫出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征。“泛夜”“弄晴”,互文見義,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嬉嬉釣叟蓮?fù)蕖保呩烎~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蓮的孩童喧鬧嬉戲。接著詞人寫達(dá)官貴人在此游樂的場景。成群的馬隊簇?fù)碇吒叩难榔欤従彾鴣恚慌尚章晞荨!爱惾請D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意謂當(dāng)好友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xiàn)與朝廷,夸示于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一人間仙境。以達(dá)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這首詞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本詞以清新的筆墨,鋪陳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把杭州景象描繪得富麗非凡。錢江潮的壯觀,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區(qū)的繁華富庶,都一一呈現(xiàn)在詞人的筆下。全詞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層次分明,語言通俗形象,有極強的藝術(shù)魅力。
●望海潮,此調(diào)是柳永自度曲。一百零七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前片五十三字,五平韻;后片五十四字,六平韻。歇拍二句,可用上六下五,也可用上四下七。
●柳永小時候與孫何同在太宗朝翰林學(xué)士王禹偁門下游學(xué)。兩人雖然年齡差了十幾二十歲,但兩人還是成了布衣之交,后來孫何中了狀元。柳永漫游杭州的時候,孫何正在杭州為官。想去拜訪,但孫何門禁甚嚴(yán),無法相見。后來填詞作曲寫了這首《望海潮》,并拜托歌伎如有機會到孫府伴宴,就唱這首詞。詞里“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歌詠的就是孫何的風(fēng)采。果然不久,柳永也就見到了昔日的學(xué)長。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據(jù)說完顏亮讀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詞中,稱贊杭州之美的句子“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一)。
除歌詠杭州以外,柳永的詞還歌詠過蘇州(《木蘭花慢》《瑞鷓鴣》)、揚州(《臨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陽(《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傾杯樂》《透碧霄》)等,用文字記錄下了宋代繁榮的都市畫面。
少年游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fēng)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jīng)攀折,憔悴楚宮腰。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guān)》,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在長安東灞橋與友人離別時的離愁別恨和懷古傷今之情。“灞橋”于暮色蒼茫中,楊柳如煙;“古柳”屢經(jīng)攀折,竟至“憔悴”!“夕陽”詞境愈加凄清又無限延伸;秋日黃昏,夕陽殘照,給本已蕭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層慘淡的色彩,也給作者本已凄楚的心靈再籠罩一層黯淡的陰影。“離思滿蘅皋”,是用夸張的比喻形容離愁之多。“一曲《陽關(guān)》”從聽覺角度寫離愁。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聞,無不關(guān)合離情紛至沓來。詞末以“獨自憑蘭橈”陡然收煞。“獨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難舍的別衷、孤身飄零的苦況,盡含其中。
古詩詞往往以灞橋、古柳、夕陽、陽關(guān)等諸多意象,喻顯離別不舍之意。如此抒懷表情,言有盡而意無窮,使離愁別緒躍然紙上。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fēng)物盡前朝。
上一篇:宋詞《最高樓·辛棄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木蘭花·張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