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江南北,江洲葉再黃。路遙云共水,砧迥月如霜。歲儉依仁政,年衰憶故鄉。佇看宣室召,漢法倚張綱。
【箋釋】
[皇甫侍御] 即皇甫曾。侍御,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的省稱。趙璘《因話錄》卷五:“御史臺三院:一曰臺院,其僚曰侍御史,眾呼為端公……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眾呼為侍御……三曰察院,其僚曰監察御史,眾呼亦曰侍御。”則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皆可習慣稱為侍御,獨侍御史則稱之為端公。前相國姑臧公,指李揆?!杜f唐書》卷一二六《李揆傳》:“李揆,字端卿,隴西成紀人,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少聰敏好學,善屬文……乾元初,兼禮部侍郎。揆嘗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實,徒峻其堤防,索其書策,殊未知藝不至者,文史之囿亦不能摛詞,深昧求賢之意也……由是數月之間,美聲上聞,未及畢事,遷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修國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晉卿累薦元載為重官。揆自恃門望,以載地寒,意甚輕易,不納,而謂晉卿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d銜恨頗深。及載登相位,因揆當徙職,遂奏為試秘書監,江淮養疾。既無祿俸,家復貧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給。萍寄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余州焉?!薄霸d以罪誅,除揆睦州刺史。”《舊唐書》卷一一《代宗紀》:大歷十二年(777)四月,“癸巳,以前秘書監李揆為睦州刺史?!眲t李揆臨郡當在大歷十二年秋。詩當作于此時。又,皇甫曾有《寄劉員外長卿》詩:“南憶新安郡,千山帶夕陽。斷猿知夜久,秋草助江長。疏發應成素,青松獨耐霜。愛才稱漢主,題柱待回鄉?!币庵^李揆任睦州刺史,將會對劉長卿有特別之禮遇。
[葉再黃] 大歷十年(775)皇甫曾有《過劉員外長卿別墅》詩,劉長卿有《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詩酬答。至大歷十二年(777)寄詩,故有“葉再黃”之說。
[宣室召]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司馬貞索隱引《三輔故事》曰:“宣室在未央殿北?!?/p>
[張綱] 《后漢書》卷八六《張綱傳》:“綱,字文紀,少明經學,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舉孝廉不就,司徒高第辟為御史。時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綱常感激,慨然嘆曰:‘穢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掃國家之難,雖生吾不愿也。’……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貍!’”遂彈奏權臣大將軍梁冀。“書御,京師震竦。時冀妹為皇后,內寵方盛,諸梁姻族滿朝,帝雖知綱言直,終不忍用?!贝硕?,兼呈皇甫曾與李揆,以耿直守法、為國靖難相勉勵。
【輯評】
《瀛奎律髓》卷四二方回評:第五句不涉風物,未嘗不新。紀昀評:題中“前相國”云云當注。五句下與全詩無涉,不宜入之題中。又:通體深穩。又:意總在言情而不寫景,然古人詩法不必定寫景,亦不必不寫景,惟其當而已矣?!敖鳌敝T人始以擺落為高,虛谷因而加僻焉,非篤論也。
《唐詩歸·中唐一》:“風儉依仁政”,鐘惺評:一身苦境,卻說出關系。譚元春評:有體。
《唐詩鏡》卷二九:“砧迥月如霜”,景趣深長。若除卻“砧”字,余俱淺俗矣。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一:“佇看宣室召,漢法倚張綱”,此指初臨郡,答侍御。
上一篇:《奉陪韋潤州游鶴林寺》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朱中舍游江東》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