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最高樓①·辛棄疾》
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②,賦此罵之。
吾衰矣③,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④。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⑤。 待葺個、園兒名佚老⑥。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閑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⑦。休休休,更說甚,是和非⑧。
①最高樓,詞牌名。這首詞大約作于紹熙五年(1194),作者在福建安撫使任上。 ②乞歸,向朝廷請求辭官歸隱。犬子,自己的兒子。止我,勸阻我。 ③衰,老。“吾衰矣”,出自《論語·述而》。 ④“富貴”句,說富貴醞釀著政治危機。 ⑤“暫忘……是吾師”句,應當效仿古人,及早棄官抽身,歸隱田園。穆先生,指《漢書·楚元王傳》中的穆生,陶縣令。這幾句是用典故來表明自己的心志。 ⑥葺(qì),修建。佚老,老來安樂。“佚”通“逸”,安樂。 ⑦“千年”兩句,謂富貴無常,人應知足勿貪。 ⑧“休休休”三句,一切作罷,有什么是和非可說。
這首詞雖是罵子之作,但借題發揮,實則罵盡那些迫害他的當權派和追求利祿的俗人,并表明了自己歸隱田園的志趣。
全詞內容寫得緊湊而明確,曠達中含有憂憤。
由于兒子勸阻自己的充足理由是“官做得還不夠大,薪俸級別還不夠高”,一句話,還不夠富貴,因此,詞人首先抓住“富貴”這兩個字來作文章,張口便道:我老啦,干不動了,等富貴要等到哪一天呢?接下去改用讓步性語氣,以退為進:就算能挨到富貴的那一天又能怎樣?富貴是好要的么?爬得高,跌得重,危險得很吶!“暫忘”以下,接著上句來寫,表明自己對抽身而去的先哲們的明智之舉的仰慕和追步,還表明自己抽身引退的原因和決心,寫出了詞人的錚錚傲骨。
下片轉寫歸隱以后的樂趣。首先談自己辭官后的打算:修建一處花園,建一座亭閣,閑下來作什么?喝老酒。喝醉了作什么?寫詩詞。優哉游哉,豈不快哉!陶然欣然,何其超然!如果說以上幾句還帶有書卷氣,那么后邊這幾句則是用當時流行的民間口語,痛罵兒子。其實罵兒是假,罵貪得無厭之人是真,因此作者語調激憤,筆鋒犀利。
這首詞,既充滿著書齋里的睿智,又洋溢著生活中的氣息;亦莊亦諧,亦雅亦俚。顯示出詞人的胸襟之大、性格之爽、學養之深,也顯示出詞人具有駕馭不同類型語言的非凡能力。
●最高樓,又名《最高春》。雙調八十一字,亦有七十八字至八十五字各體。平韻間葉仄韻,但亦有全用平韻或全用仄韻者。
●“暫忘設醴抽身去”的典故。《漢書·楚元王傳》中記載:元王是漢高祖同父小弟弟,喜好讀書,多才多藝。小時候曾經與魯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學習。等到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后才分開。待元王至楚國封地,用穆生、白生、申公為中大夫。穆生不嗜酒,元王每次都用醴酒來招待。后來王戊即位,漸漸忘了為穆生準備醴酒的事。穆生說:“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于市。”于是稱病離去。
●“未曾得米棄官歸”的典故。晉朝的陶淵明,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里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陸游生活在南宋,他一生都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即使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中原領土和人民。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際,全家祭祀的時候,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如果說辛棄疾在《最高樓》中用罵兒借題發揮,來宣泄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憤怒與無奈,那陸游在詩中則是直陳愿望。在他們的詩詞中處處洋溢著一種愛國、憂國之情,兩位詩人的心情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富貴是危機。
閑飲酒,醉吟詩。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上一篇:宋詞《最高樓·劉克莊》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望海潮·柳永》翻譯|原文|賞析|評點